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下表中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的记述,反映了“百姓”一词的词义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史籍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春秋)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质,能言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韦昭注云:“百姓,百官受氏姓”《国语·楚语下)(春秋)
“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墨子·释过》(战国)
“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得……厉民之道也”《管子·权修)(战国)

A.血缘重要性逐渐弱化B.姓氏的作用完全丧失
C.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2021-03-28更新 | 564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0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层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夏代是个空前广泛的城邦联盟,处于早期国家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商、周则属于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出现了中央王国和地方族邦的联合体。最适合作为该观点依据的是(       )
A.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B.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
C.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分封诸侯取代方国联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B.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C.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D.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
2022-11-04更新 | 474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周至春秋时期,国人干政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会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等记载。由此可知该时期(     
A.原始民主遗风制约君主权力B.宗法制分封制已经瓦解
C.平民参与政治决策不受限制D.儒家民本思想开始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祝官是由上古巫教神灵信仰中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西周时期“太祝”属于天子的“天官”系统,具有较高的地位。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上”末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B.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政治与文化趋向理性
2023-07-21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唐)孔颖达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周公教姬诵(周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四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柳宗元《封建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周初能够被“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
(3)材料三反映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此之外,诸侯对周王还有哪些义务?
(4)材料四体现了分封制哪两个方面的影响?
2020-08-27更新 | 7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7 . 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 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
A.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
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
2021-01-03更新 | 757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做“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这叫做“述职”,天子在此时还要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等级。这是王权的重要标志。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就要兴兵讨伐。东迁后,“巡狩”之事就很少进行过了。诸侯朝见天子“述职”之事,春秋时也几乎看不见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

——杨升南:《中国历史大讲堂03:春秋史话》

材料二   春秋时的县和后来的县性质不同。战国时各国的县的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推行各种政策,属于地方政权性质。春秋时代县的性质就不同。……县最早设在一些大国的边境地区,往往灭掉一个小国,就要在那个地方设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做“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当时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是由重要贵族轮流担任的,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

——杨宽:《先秦史十讲》


(1)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制度发生的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材料二指出春秋与战国时期“县”的本质区别,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根源。
2022-08-30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争霸,形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周朝典型的宗法制度逐渐解体,官无世禄,独重嫡长的宗子制逐渐被多子均分的继承制所取代。宗法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A.中央集权理论的提出B.官僚政治成为历史必然
C.宗族内部向心力弱化D.分封制失去存在的意义
2023-08-04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朝迷信鬼神、“上帝”,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创造了“德治”“敬天保民”等概念,并将商朝的“上帝”代入其中,以“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来解释西周代商的原因。这表明周朝(       
A.具有一定人本主义色彩B.采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
C.彻底摆脱神权思想束缚D.为推行分封制寻找依据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