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反映了分封制
A.使亲贵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C.构架了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20-08-13更新 | 8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
2020-11-03更新 | 639次组卷 | 7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家臣是协助卿大夫处理家事的私臣,所谓“家臣不敢知国”;春秋时期,家臣的选任日益看重才能,异姓家臣多有出现,并开始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甚至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春秋时期
A.王室势力不断衰落B.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官僚政治逐渐孕育D.卿大夫阶层已没落
4 . 由王室派出官员监察诸侯国的国监制度,是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湖北叶家山曾国地出土的一只青铜簋铭文为“濮监作尊簋”,作器者的身份为周朝派到濮国的国监。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强化了周天子的专制权力
C.体现了西周集权思想的萌发D.实现了西周统治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语·周语上》记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上述言论
A.体现原始民主遗存B.崇尚君民平等共治
C.追求家国一体格局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6 . 如表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由此推知(     
周厉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被逐,宣王未立,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凡十四年,主权不属于一人。
卫献公十八年
(公元前559年)
卫献公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孙林父、宁殖相之,此虽有君,实权皆在二相。
鲁昭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17年)
鲁昭公出奔,鲁国并未立君,季氏对于国政,决不能一人专断。
A.周朝统治危机初显B.原始民主传统有所遗存
C.华夏认同观念深入D.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2024-02-29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早期青铜器鄂监簋(如下图)是周王朝在鄂国设置监国之官的证明。西周时期诸监之器屡见不鲜,诸监普遍存在。他们由周王任命,“监之于内、世官世守”。这一做法意在(     
A.巩固官僚政治B.发扬原始民主
C.强化中央集权D.维系统治秩序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王太康“为羿所逐,不得反国”;商王太甲被伊尹“放之于铜宫”;周成王年少,周公旦“乃摄行政当国”;周厉王被逐,“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这些记载表明夏商周时期
A.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王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C.政治斗争非常激烈D.仍有浓厚的原始民主制度残余
2021-07-29更新 | 52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对待国家大事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说明商周时期(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B.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D.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
2023-09-22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