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西周实行分封制,外围则主要通过封授王族子弟实行控制。与商相比,西周(       
A.国家治理由松散走向强化B.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社会发展由部落进入国家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建政过程中,周天子作为天下之大宗,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之君,周王室也就成为西周国家中央政权。相对于周天子而言,诸侯为小宗而宗于天子,因此,诸侯国便成为臣属于周王室的第二级政权。据此可知,西周统治(     
A.凸显了周天子的绝对权威B.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
C.体现了政治与宗法的统一D.增强了华夏观念的认同
2023-02-27更新 | 29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兼并日趋剧烈。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不相同了。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     
A.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热衷建立郡县
C.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D.大多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4 . 商周时期国人对待国家大事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或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突出说明了商周时期(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B.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西周,诸侯被认为是国王的臣属,有些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央任职,这些诸侯国的一些重要官职也是由天子任命。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这反映出(     
A.西周的集权专制得到加强B.分封制树立了天子独尊地位
C.周王室对地方有一定控制D.周王对诸侯国实行层层分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国人乃周人,宗文王、武王,难容周厉王父子,却仍然选择作为文王、武王之后的共伯和为继任人选,共伯和不愿或不敢践王位,只是暂时摄政,最终还政于周室。材料主要说明(     
A.平民政治势力较为强大B.宗法制与正统观影响政治活动
C.周天子权威地位已动摇D.原始民主遗风逐渐失去影响力
7 . 西周时期姬姓诸侯国多数处于交通要冲地带,不仅承担控制四方的任务,而且空间上与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这一措施(     
A.适应了周王控制地方的需要B.便于对诸侯的直接管辖
C.加剧了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D.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8 . 依据下图信息可知(     
   
A.周天子权威已一落千丈B.宗法分封体制已趋于瓦解
C.大国兼并战争日趋剧烈D.卿大夫势力动摇传统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穆王三书”、《国语·齐语》《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中的周穆王征巡四方,是深谋远虑、倦勤恳切、善于纳谏、雄心勃勃,追学于文武成康之业的有为君王;《国语·周语》中的周穆王则不听谏言态度强硬,最后西征犬戎导致“荒服者不至”。这些记载表明(     
A.分封制下君臣关系制度化B.古代谏议制度起源于西周
C.仁德治国的观念源远流长D.民本思想取代朴素天命观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绘制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部分)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关键词,再补充一个与之相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具体,论述过程要结合所选关键词,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