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2023-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
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
2023-03-23更新 | 754次组卷 | 3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 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
A.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
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
2021-01-03更新 | 7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模拟选课走班调研历史试题
4 .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年钧(均等)以德,德钧以卜。”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产物
C.当时宗法制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D.贤德开始作为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论者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初期,诸侯国仅仅是数城而已,是周王室抵御蛮夷的据点。到春秋末年,分封的诸侯王将长江黄河流域、河北、关中、山西、东夷地区的蛮夷政权几乎消灭殆尽,中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地区。这揭示出分封制
A.保障了周王朝长期繁荣B.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认同D.促使民族成分趋于单一
6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分封制B.西周宗法制C.西周中央集权制D.秦朝的郡县制
2020-1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周初期,在商代宗族制度基础上,统治阶级内部确立了“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两条原则。其意在
A.消弭商朝政治的影响B.确保分封制顺利实施
C.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D.保障周王室内部团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
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0-11-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吉两省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020-10-18更新 | 2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春秋时期,列国军事领导体制的特点是“寓将于卿”,即卿大夫一身而兼文、武二职,他们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将领。战国时期,列国实行文、武分离体制,列国的将由国君任命,直接对国君负责。这种做法
A.标志着世袭制走向消亡B.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C.削弱了诸侯国君的权力D.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