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6 道试题
1 . 秦朝统一后,“以文书御天下”,形成了严密的文书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全国各地。这一做法(       
A.确保了中枢机构高效有序运行B.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C.提高了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D.促进了思想的高度统一
2 .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
C.礼仪制度遭到破坏D.中枢机构的职能得以发挥
3 . 魏晋时期,因军事关系临时设置的中央派出机构称“行台”,后少数民族政权惯行此制。女真族的金朝就在全国襟带地区置行台尚书省。元朝将这时机构固定化,使之变成常设的一级政区。这说明元朝行省制(       
A.具有鲜明民族特色B.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
C.在传承中实现发展D.主要服务于军事控制
2023-07-1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地方体制
宋朝                 摊丁入亩                    黄籍白籍                    郡县制
魏晋                 募役法                       永停编审                    分封制
元朝                 租调役                       诸色户计                    郡国并行制
清朝                 科差                           主户与客户                 督抚制度
2023-07-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B卷)
5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重视对边疆的治理。下列不属于清朝加强边疆治理举措的是(     
A.设置理藩院B.设立伊犁将军
C.实行行省制D.派遣驻藏大臣
2023-06-1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读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
   

图二明朝中央机构
   

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
   

(1)图一体现的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请分别说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责。
(2)图一中国古代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7 . 某中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过时光隧道在一起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下列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治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划分三省的职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2023-06-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
汉朝:________
郡:太守(京师所在地设内史或京兆尹,级别高于一般郡)、郡尉、郡丞。太守开府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由太守分别任用。
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令或县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
王国与侯国:景帝和武帝后,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魏晋南北朝:________。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__。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唐中期后,设节度使(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________,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制。
元朝:
地方设置________,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形成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
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原本行省权力由三司分割)。明朝后期,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形成省、府、县三级级行政体制。
总结: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
朝代政策(措施)层级
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
西汉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前期设有封国;汉武帝划分州,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郡、县两级
东汉晚期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州、郡、县三级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州、县两级
唐朝设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成为一级行政实体;设置节度使道、州、县三级
宋朝改道为路,府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路、府(州)、县三级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明太祖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后又派出巡抚、巡按省、府(州)、县三级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省级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省、府(州)、县三级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分散,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划。
2023-06-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较易(0.85) |
9 . 中央行政体制
西汉
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设立________。中朝:又称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权力大大削弱,加强了皇权。
西汉晚期后,三公制取代丞相制,________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刘秀将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魏晋: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隋唐:________
(1)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2)评价:三省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并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宋朝:________
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职能废弛瘫痪。
承唐制,另设中书门下,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
元朝:实行________,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明朝:
(1)明太祖________,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
(2)内阁制:内阁大学士________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是________,无决策权。
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清朝:________
特点:简、速、密。地位: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影响: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总结: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政策(措施)影响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加强了君权
西汉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了君权
东汉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加强了君权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权,是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的重要表现
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加强了君权
元朝实行一省制(设立中书省)削弱了君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加强了君权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步分散、削弱、直至废除。
2023-06-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明朝中后期,一些内阁首辅屡次动用封驳权驳回皇帝的旨意,保护了一些敢于上书言事,批评时政乃至皇帝的官员。由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君主专制日趋衰落B.中央集权遭到挑战
C.监察体制运作有效D.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