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三幅图阴影部分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图1为秦汉时期、图2为中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图3为明清时期)王朝统治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

                                     图1                                                                   图2                                                                      图3

——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找出一条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唐文宗即位后,在恢复对节度使州县官吏考课的同时,还命诸道节度观察使在离任当天要详细地写明交接文状,限令新任节度观察使到任一个月以后分析上奏,评定考绩优劣。上述规定(     
A.提高了君主专制的决策效能B.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基础
C.消除了藩镇割据的严重隐患D.有利于地方政务的有序运行
2024-04-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起始于周朝,但执行并不严格。到了汉代则作为行政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并形成一套国家制度,称为“致仕”,该制度尤其明确了官员退休后的俸禄多少。这一变化(     
A.保障了退休官员的待遇B.缓解了官员冗余的现象
C.旨在进一步强化皇权D.缘于政治体制的革新
2024-04-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下表为唐前期京官兼任地方官的状况表。据此推知,唐前期(     
道名数量道名数量
关内道25陇右道6
河南道25山南道5
河北道16剑南、岭南道3
河东道17淮南道1
A.治国理念出现显著变化B.科举选官制度功能弱化
C.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匮乏D.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2024-04-3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表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②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③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④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
2024-04-29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宋真宗想让驸马成为加宰相衔的节度使,当时一位门下侍郎反对道:“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驸马之名)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升任宰相),恐腾物议。”宋真宗“再三问之’’也无法改变其态度,最终妥协。这说明当时(     
A.皇权深受相权牵制B.宰相仅为名誉头衔
C.谏议机制发挥作用D.皇帝尊重社会舆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存的二元政体,产生了政治保守、人才匮乏的问题。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广招天下贤士,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得到赏识。思想大一统,必须辅之以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制,才能得以有效推行。为此,汉武帝在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其后,汉武帝基于构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先后对匈奴、南越、西域、西南夷等展开了一系列经略行动。

——摘编自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等

材料二   唐初,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灾害频繁。贞观元年(627 年)三月,长孙皇后也亲率内外命妇养蚕。唐太宗时期,朝堂出现了“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的局面。与此同时,羁縻府州制度和军镇屯戍制度得以确立,突厥、契丹纷纷来降,唐朝取得了对周边民族交往战略上的主动权。唐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刘歆立《唐太宗治国理政思想剖析》等

材料三   清朝迁都北京后,承继明朝基本制度而损益之,通过科举制度等名利之具笼络知识分子,惩治贪腐,荡涤积弊,推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等制度,堵塞私派加征,先后推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士民一体当差等政策。清朝平衡了满汉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成为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水平较高的王朝。清政府废除圈地、投充等弊政,招徕流亡,奖励垦荒;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导运,实现了黄淮百年安澜、漕运畅通;推广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在各族人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下,清朝经济繁荣、民族统一,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顾春《康乾盛世——清王朝的兴衰史鉴(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治国理政措施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古代的所谓“盛世”(“治世”)。
2024-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历史试卷
8 .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上述变化反映出明代(     
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D.六部的权限被削弱
2024-04-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江西的发展

材料:

                                西汉江西郡县设置图                                                               北宋江西州县设置图
提取材料中两项西汉到北宋时期江西行政区划设置变迁的信息,开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4-04-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唐六典》记载,唐开元年间“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履行递送官文、烽火通讯、接送官吏、运输物资等职责,并设馆驿使监察全国驿站。驿站及馆驿使的设置,反映了这一时期唐朝(     
A.强化专制统治B.预防内部叛乱C.重视地方治理D.建立监察体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