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最初雅典公民大会召开的次数以及要处理的问题都很少。梭伦改革规定了定期召开公民大会的制度,立法以及处理较重要的国策问题都要被提交到公民大会上来进行讨论。由此,公民大会(       
A.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得到确立B.造成了公民权力滥用的局面
C.事实上成为了最高权力机关D.使雅典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斯巴达长老会的28名议员在城邦“需要抑制民主政体时,总是站在国王一边;受到僭主政治威胁时,又总是支援人民的行动”。这说明在斯巴达城邦(     
A.长老会有绝对权威B.贵族特权被彻底剥夺
C.政治带有民主色彩D.各阶层关系得到协调
3 .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 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B.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C.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D.城市兴起发展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到:“凡是在官职都经过选举又没有财产资格要求的地方,并且选举权为一切平民所有,一心想谋得一官半职的平民领袖们就不得不拉拢平民,以致平民大众控制了权力,超越法律之上。”这段材料反映出(     
A.平民政治存在弊端B.亚里士多德主张精英政治
C.公民民主高于一切D.亚里士多德提倡绝对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任职前必须宣誓他将公正、依法从政。雅典人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十将军在内。公元前5世纪,雅典许多显赫的政治家、军事家因触犯法律或遭流放,或被罚款,或被处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重视利用法律维护政治生态B.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政治精英引领民主政治发展D.民主政治借助于宣誓的形式实现
6 .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和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文明是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突出代表,两者的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又具有共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6世纪~5世纪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秦国商鞅变法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②公元前3世纪~1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罗马统一意大利罗马帝国建立
③公元2世纪~3世纪汉末政局动荡黄巾大起义罗马帝国陷入统治危机巴高达起义
④公元4世纪~5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南北朝对峙边疆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东西分裂
⑤公元5~6世纪隋朝再次统一中国唐朝强盛时期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1)根据材料,概括①至④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共同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⑤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差异。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在汉朝国内,除了王侯贵族和奴隶,其他人都是“编户齐民”,编入户籍,地位样。在汉代中国,汉族居于主要地位。汉族是由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和夷狄各族融合而成的,这个华夷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到了汉朝就称为汉人,也就成为汉族的开端。汉族不仅在人口上是国家的主体,而且在文化上也是国家的中坚。汉族统治者把儒家学说定为正宗用统一的思想来维护国家的统一。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帝国相比,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色?并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8 . 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官员一般都没有薪水,且大多数带有临时性特点。当某一件事服务完毕,官员也随即卸任,固定官职只有极少数;后经过改革,创设了公共津贴制度,官员任职时间明确,任期趋向固定,官员从事公共事务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津贴。这一改变(     
A.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保障了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基本权利
C.表明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较低D.使不同阶层间政治上的平衡得以实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疆域辽阔,发达的道路系统为文书驿传提供了基本保障。秦汉时期,文书驿传制度在中央基本形成丞相府(东汉为尚书台)和典属国(汉成帝以后为大鸿胪)两级管理体制,而后者负责实际管理。在地方,郡县长吏负责邮驿机构吏员配置、过往使者接待、车马粮袜等物资供应、道路桥梁及各种邮驿设施的维修保护等;边塞地区则由都尉府、候官、部、燧分级管理。秦汉文书驿传按是否使用交通工具分为以邮行,以次行、轻足行,依《秦律》规定,“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按交通工具的类型则可分为以车行、以马行,传车和传马又有质量与所用马匹数量的区别。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管理邮传的主要有大区长官、运输官和承包商,权利逐次下降。二世纪后,改由运输官直接管理国家邮驿系统。承包商负责地方驿站的管理事务,下设从属官员和奴隶负责具体事宜,如驿马管理、维修马车等。大驿站设施齐全且兼有旅店性质,小驿站只提供更换马匹等中转服务。驿站并非全由国家建立,一些繁华地区的旅店也会被纳入邮驿系统。罗马帝国早期文书驿传多为步行,沿军用大道每隔一定距离配备一名信使,但这种"接力传递”无法保证每位信使都能准确解释文书信息。随着驿马增多,“驿站马车"传递文书的方式逐渐普及,通过马车,一名信使即可完成任务。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书驿传制度对秦汉国家治理的意义。
10 . 庇西特拉图在就任雅典的僭主后,扩建了会议大厅,雅典公民大会继续如期召开。公职人员和执政官的选举活动照例进行,普通民众有事到法庭申诉的理念已成为雅典城邦国家社会生活的习惯。这反映出当时(       
A.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B.雅典民主政治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C.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扰D.有识之士认识到雅典民主存在局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