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l4世纪,英国社会兴起了一股以本民族语言——英语排斥居于优势地位的拉丁语的潮流。英国社会各界都为此而努力。1362年国会规定英语为法定语言。1363年大臣第一次用英语召开国会。1399年英王亨利四世用英语向国会讲话,他是英国第一个讲英语的国王。英王亨利五世也积极地鼓励使用英语。英国社会这些努力(     
A.完善了英语体系B.否定了宗教信仰
C.激发了民族意识D.得益于宗教改革
2022-09-27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2课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

柏拉图
(公元前 427 一前 347,古希腊哲学家)
他设想的理想国是整体主义的正义城邦,城邦中社会各个等级各司其职,哲学   家统治的“贤人政治”是最理想的状态。当城邦追逐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这些原则时,正义城邦就逐步走向堕落的、坏的政体。
西塞罗
(公元前 106 一前 43,古罗马政治学家)
他认为国家是人民出于共同的利益和法的一致的集合体,共和国就是人民的事   业。在政体形式上,他认为混合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存在缺陷。
奥古斯丁
354430,罗马帝国神学家)
他把政治社会(国家)描绘为堕落的人以拯救他们罪恶的一种神授秩序。他以   是否按照上帝的标准生活为依据,区分了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发展。
托马斯·阿奎那
12251274,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他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上帝王国的同义语,把统治分为“帝王统治”和“暴政统治”,并将君主专制与神权结合起来。
马基雅维利
14691527,意大利哲学家)
他从政治实践的视角探讨城市或国家的生存,推崇君主制,认为政府最重要的   事务是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和享有安全与和平的环境,君主通过对国家主权的掌握有能力避免内讧,维持安全、安定和保卫无辜者。
卢梭
17121778,法国思想家)
广泛宣传“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政治理念,并将其作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能够维护这些自然权利的政府就是善的政府。

——摘编自扈琼琳《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2022-09-05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结合教材P1单元导读归纳本单元阶段特征。

1.政治制度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主要形式。
2.各国____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______,都是这个国家_______、文化传统、_______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2022-08-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
2022-06-22更新 | 9408次组卷 | 40卷引用:专题12中古时期的世界-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2022-05-09更新 | 52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4中古时期的世界【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6 . 751年,罗马教皇派大主教来到巴黎为丕平(751-768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加冕,这意味着世俗政权需要来自灵学的批准。754年,丕平把罗马周围的大片领土划为教皇辖区,形成了一个“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但教皇所居土地是由世俗政权奉献的。上述事件
A.显示了君权高于神权B.是后来神权与君权斗争的根源
C.二元政治格局的必然D.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7 . 11世纪初,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每当提名新主教时,首先接受这位主教的臣服与效忠,然后授予其象征宗教权力的权戒与权杖,再使其正式就职。这反映出在英格兰
A.天主教会变相控制世俗力量B.王权对教会的控制有所加强
C.宗教权力已经失去实际意义D.王权与教权的矛盾逐渐消除
8 .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英王此举
A.掀起了西欧宗教改革的浪潮B.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C.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D.激化了议会与国王间的矛盾
9 . 14~15世纪,欧洲市民阶级虽然无力摆脱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束缚,但他们却有一件对付教俗封建主的强有力武器——货币。对此,马克思指出:”国主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马克思意在
A.描绘市民对个性解放的要求B.赞扬法国巴黎人民的民主革命精神
C.抨击世俗王权的专制和腐朽D.揭示欧洲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著作中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二章   早期的文明
第一节   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第三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四节   爱琴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
第三章   早期文明的发展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当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也始终存在着某种地区之间的相互接触,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在古典时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农业和文明的扩展大大超过过去,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欧亚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部著作对“世界古代文明”叙述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时代欧亚联系加强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