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   1300年法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从14世纪起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而各等级在同意国王要求的同时也常以司法、行政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2023-10-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衡水中学尉犁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西欧的广阔空间中形成了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国际关系的准则就建立在信奉或不信奉基督教的分界上。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它们一样。……世界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教会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要服从的,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权力当局是所有其他权力都要服从的。在各自分立的国王和国家的领域之中都有基督徒存在,但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服从自己的祖国,因之便不能服从任何另一个人的命令。

——据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国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三级会议中古时期,法国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他们渴望统一、为寻求王权的保护,以金钱和武力支持王权。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集了有市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商议与罗马教廷对抗事宜。这次会议有高级教士、贵族和市民上层(各城市有两名代表)三个等级的代表参加,各等级均持有一票表决权,但实际上市民阶层总是处于少数地位,农民和城市平民更是被排斥在等级机构之外。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由国王召开,也由国王决定解散。百年战争期间,王权出现危机,三级会议频频召开。此时第三等级力量壮大,提出了一系列争取权利的条件,比如允许会议代表参加御前会议和行政管理,三级会议有权每三个月自行召开一次会议等等。到18世纪时,三级会议的代表向国王发难,逐步演变成国民会议和制宪会议。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法国三级会议的产生与发展。
2024-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明朝还采用八股取士,利用儒家思想来控制士人思想。清朝沿用明制,继续加强君主专制,先后添设南书房、军机处;清朝先后收复台湾、击败噶尔丹、派遣驻藏大臣、进行改土归流,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版图;清朝继续八股取士,同时还大兴文字狱,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明清两朝君主不断强化抑商政策,使得小农经济在全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君主在工商业者的支持下与教会、贵族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由此逐渐形成欧洲最早的一批“君主专制国”,君主通过契约或协商的方式令各地贵族臣服,并逐渐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君主们还建立常备军,加强王权的军事力量,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殖民扩张。作为回报,君主还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给予曾经支持他们的工商业者予以特殊的政策照顾,比如出口关税的优惠以及对进口产品的限制,这些都得到了城市工商业者的欢迎。这些君主还会不定期召开议会或等级会议向贵族和市民阶层咨询治国理政的政策。17世纪以来,受欧洲风潮影响,很多君主还标榜开明专制,邀请当时社会名流学者来王宫讲学,鼓励兴办综合大学和一些技术学校。

——摘编自王亚平《权力之争:中世纪西欧的君权与教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欧洲君主专制不同于明清君主专制之处。
2023-1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