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权“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制,积极筹备召开参议会,改选县政府”。1943年,该县根据“三三制”原则,普遍实行民选。这些举措(     
A.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废除了农村封建制度D.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024-04-23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李熠《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

从图中任选两个时间点,指出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对该时期中国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点,正确写出历史时期,阐释的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3 . 在陕甘宁边区的农村,很多农民靠“神仙”和巫术来治病。抗战期间,边区政府在各区县开设药店、医院,出版科普读物,新编《娃娃病了怎么办》《赵老太太转变》等秧歌剧,“巫神”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这些举措(     
A.消除了农村的迷信思想B.塑造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C.巩固了边区的政权基础D.提升了工农的政治地位
4 .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随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

——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实现了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彻底改造。

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概况表(部分)

阶段治理概况
1927—1936年开展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使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苏维埃制度逐渐形成。
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乡(市)参议会以20至60人选举一参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县参议会以400人到800人选举一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
1946—1949年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成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
1949年至今全国各地城市都陆续建立、健全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委员会由广西走向全国。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2)结合材料二的史实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代表成分共产党员政府人员少数民族代表商界和宗教代表学者代表民运领袖
占比(%]14.213.53.11.418.812.8
代表成分国民党员军界代表妇女代表地主士坤代表其他代表____
占比(%)3.86.65.617.42.8____
A.“三三制”原则在党内首次提出B.国共合作开始深入政治领域
C.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边区基层政权组织架构完善
6 . 陕甘宁边区在第二次普选时,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代表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创造条件让其它党派、阶层等当选,使他们得到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这个举措(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巩固了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
C.扩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23-09-12更新 | 740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了第二次普选,此次普选参选率是80%,某些县则达到了95%。参与选举的不仅有贫农、中农,还有工人、地主、富农、商人等。这说明(     
A.中国革命借鉴了俄国革命经验B.边区政权建设服务于现实战争需要
C.边区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D.根据地农民土改后在政治上翻了身
2023-08-30更新 | 778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平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公布施行的《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称,“为发扬民主,动员全民参战,贯彻法令保障人权之真精神”制定本条例。之后,陕甘宁边区等地也制定了类似的条例。这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A.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B.坚持反帝和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
C.注意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利益D.兼顾了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
9 . 1937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把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并在华北、晋绥、山东等地相继成立分社。1940年12月,创办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可以用日语和英语广播。同时,还在边区和国统区分别创办了《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这些举措(     
A.表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B.有力促进了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
C.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崩溃D.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2023-08-16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承诺要将选举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规定了“各乡分别召集乡代表会议、支部会议讨论动员工作,直至乡代表主任及党小组召集村群众大会和党的小组会议,讨论进行征收公粮的实际办法”。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措(       
A.贯彻了“三三制”的民主原则B.促进了边区民主化的进程
C.下放了公粮征收的决策权力D.建立起垂直行政管理体系
2023-07-04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