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宪法/宪法性文件确立/实践的政治制度政治特征
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共和制三权分立、内阁制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约法》政党内阁制政党政治活跃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纲领》训政体制国民党一党专政
《中华民国宪法》总统共和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民主专政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人民代表会议制度陕甘宁边区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政治协商、人民民主共和
“五四宪法”“八二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民主共和、协商民主

——根据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和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清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03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