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历代国家政治制度变革影响国家政权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时,道的武官出征时称大总管,平时在本道称大都督。唐高宗以后,大都督“带使持节”称为节度使。景云二年,正式置节度使,后来边防各地共设八个节度使。至德之后,内地的刺史也加受节度使官衔。中央向各道派遣的大使为文官,名目繁多,有巡察、安抚、按察使、按察采访处置使等。但道的最高长官节度使都兼文武职,军、政、财无所不统。

——邝士元《中国经世史》

材料二   随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民主空气的吹拂,各种政治势力的头面人物误认为民主参政的春天已经到来,纷纷结社,组党,办报,开展政治活动,国民党的如意算盘是:袁世凯虽占据总统之宝座,但只要内阁大权握在国民党手中,即可时时牵掣他。而国民党派系以外的其他各党,则对袁世凯抱有更大的幻想,对国民党的独揽政权心怀不满,欲借重袁世凯来压制国民党。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是将所有的大权都揽入手中,只是其羽翼未半之时,还需要拉拢一些党派为幌子,做一点民主的姿态。

——李喜所等《民元前后国民“参政热”评析》

材料三   1939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抬头,有些同志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或很快要破裂,党应该重新建立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抵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严重破坏了根据地已经建立起来的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为此,党中央提出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它“可以用铁一般的行动证明新民主主义政治远优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使广大人民在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和了解民主政治远比专制政治为好”。

——王顺喜《试论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道职能的演变,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民国初年革命党人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做法,并说明袁世凯“做一点民主的姿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三三制”原则的内容,并简析该原则实施的历史意义。
2023-12-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2023届高三2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今中外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以其精妙绝伦的权力制约机制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西方民主宪政理论及权力制约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人的成功,首先是由于在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建立了严密的制衡机制。罗马共和国的分权制衡不仅仅是依靠各权力机关的相互制约,更重要的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制衡关系,为共和政体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制度,依靠法律的力量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个权力机构、各种政治势力的权力和运作规则。正是这一点被资产阶级启蒙学者视为珍贵的思想财富,成为近代分权学说和法治政府的直接思想来源。

——摘编自宋紫朝《罗马共和国权力制衡研究》

材料二   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他懂得把中国传统政制和西方现代政治参酌配合。他主张把中国政治上原有之考试、监察两制度,增入西方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而糅合为五权宪法之理想。我们且不论此项理想是否尽善尽美,然孙先生实具有超旷之识见,融会中西,斟酌中西彼我之长,来适合国情,创制立法。在孙先生同时,乃至目前,一般人只知有西方,而抹杀了中国自己。总认为只要抄袭西方一套政制,便可尽治国平天下之大任,把中国自己固有的优良传统制度全抛弃了。两两相比,自见中山先生慧眼卓识,其见解已可绵历百代,跨越辈流,不愧为这一时代之伟大人物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存在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与武装斗争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框架逐渐被政权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所取代。党在建国实践中通过确立合法化的政治权威,确立新的政治架构及政治功能的分化和专门化,民主政治的新生等措施,大大推进了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刘朋《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实践与政治现代化的合法性权威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共和国权力制衡运行机制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钱穆先生认为“中山先生慧眼卓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理论到实践的贡献角度简要评析其“不愧为这一时代之伟大人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与武装斗争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框架”两个典型。并以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为例说明“党在建国实践中通过确立合法化的政治权威,确立新的政治架构”的表现及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史料注释】从19375月起,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图为根据地的民众举行地方代表和政府成员的选举。


【史料注释】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的布告。这个由中共和其他民主人士合作的统一的人民政府,是行将诞生的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请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或补充)一个时期并就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论从史出)。
2024-03-1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0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