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古代中国诗歌创作的兴盛期,诗赋被引入科举考试之中,出现了考生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辞藻华丽,以应付考试的情形。宋代以后,士人对进士科重诗赋的消极影响的反应愈加强烈。宋仁宗时,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要求在考试内容方面先试策论,后试诗赋,废除帖经、墨义,以取“经济”之士。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动议神宗改贡举制度,提出作为科举制主要科目的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的意见。科考改革所反映出的重视“天下国家之用”的思想,也间接影响到北宋学校课程教学的内容,形成了以实用之学为核心的新格局,以“明体达用”为宗旨的新教育理念。

宋朝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周边民族政权的军事侵扰,但就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来说,是毫不逊色于前代的,这与北宋严格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带来的政治相对清明是分不开的。进士出身的政治家和能吏中,有很多人在科技方面也颇有造诣,如燕肃、沈括、苏颂等,他们为推动北宋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胡昭君《北宋科举制度改革:为“天下国家之用”》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严修上《奏请设经济专科折》,提出“非有旷世非常之特举,不能奔走乎群材,非有家喻户晓之新章,不能作兴乎士气”,建议朝廷破常格以搜才,“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专名,以别旧时之科举;由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与各省学臣,各举所知,无限人数,请旨定期考试;凡录用由于此科,皆比于正途出身。次年年初,光绪帝颁谕(经济)特科与岁举并行,同年9月,“戊戌政变”爆发,慈禧降谕旨:“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

——摘编自欧修勇《从甲午到戊戌:严修与经济特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科举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修经济特科改革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特科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经济”人才的认识。
2022-12-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峙三(1886—1967年)湖北鄂城县人,1904年参加科举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一年制武昌县师范学堂,1906年秋考取两湖总师范学堂,直至1911年10月毕业。朱峙三一生留下60多年的日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书人,朱峙三的求学经历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大变革相始终,从他留下的日记可见一斑。如:

1901年10月4日的日记里,朱峙三写道:“朝廷近日已下诏改科举制度,不用八股诗赋取士师命以后每夕读《古文观止》。”

“前日(1905年9月2日)报载有上谕,立即停止科举……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吾邑成内人一入学便自大。不读书,预料科举不久即度,欲求时务之学,自以住学堂为有出路。”

“(两湖总师范学堂)下午第一、二堂物理学……教习三泽力太郎,日本博士也……因余为初听物理学之人,甚快意,笔记特详。“予前住速成师范,无理化二科,今日初看试验,颇感兴趣。”“余喜音乐课,余时觅风琴练习之”“今日上课,堂中授三角。去冬几何已教完,小代数亦快教完,以后或可教大代数。予每以算学为苦。”

——摘编自胡香生辑录、严昌洪编《朱峙三日记(1893—1919)》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朱峙三的日记有何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教育大变革的认识。
2022-12-06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