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设立了抗大、中央党校一类供干部进行系统学习的专门学校,也设置了一系列党员训练班、行政人员训练班、群众工作干部训练班等各类短期训练班,培训时间从几十天到半年不等。这些做法(     
A.充分吸纳了西方文官制度的长处B.为新中国干部培养积累了经验
C.反映了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D.是对“三三制”原则的继承发扬
2 . 196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高级干部要过党的生活,结合讨论工作;做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一般党员、干部,则应该经常过支部生活,过小组生活,接受党的监督。”邓小平意在强调(     
A.中央应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B.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共中央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D.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亟须提高
4 . 有学者认为,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可以使国家机关人事管理体现公开、民主、平等、竞争的原则,增强人事管理的透明度,使人民群众在公务员“进、管、出”各环节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体现了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是
A.民主化B.科学化C.法制化D.规范化
2021-05-25更新 | 763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运用时间轴,可以更好地学习历史。对下面时间轴对应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4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B.1905年,学堂选官制度形成
C.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取消考试制度
D.2005年,公务员考试制度确立
6 . 1999年,汇编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的法律文本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5年人民出版社等正式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关法律文献名称的变化说明我国
A.干部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B.公务员管理开始实现法治化
C.已形成公务员管理法律体系D.公务员的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的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千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其内容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摘编自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文官的选拔是向社会公开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争取成为文官。要想进入文官队伍,必须经过考试,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录用。选拔最初重视通才,后来重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为避免政策受政党更迭的影响,文官不参加政治活动,保证国家政策连续稳定。

—一摘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公务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8 . 下图所示为2018年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右下)与2006年1月实施的《公务员法》(左下)中关于公务员任职条件的规定文本对比。据此可知,《公务员法》的修订(     

第二章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第十一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第十三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注:画线部分为新增或修改内容。
A.有利于强化国家的政治认同B.突出强调了道德品质要求
C.放宽了公务员考试参与限制D.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
9 . 如表所示为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干部制度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
时间概况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随即做出《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
1980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
1982年4月国务院做出《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儿项规定》
A.实现了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B.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D.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