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1)起因:春秋时期,郑国的_____ “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_____,也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体现:儒家与法家之争
派别儒家法家
理念德治(礼治)、教化法治
人性人性善人性恶
代表人物及主张孔子: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孟子: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韩非子:①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守法奉令;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保证法令畅通;
效果不适应兼并战争和富国强兵需要,难以实行;富国强兵且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认识①是社会改造方案之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百家争鸣的反映;②儒法之间既有争论,又相互借鉴,儒家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如战国末期儒家荀子主张隆礼重法;
(3)评价
①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_____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_____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023-09-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夏商西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_____”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2)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_____》,周朝有《_____》,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2023-09-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1)叔向和子产之争
起因:春秋时期,郑国的________ “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________
概况: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________,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________,而不顾________。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儒家与法家之争
角度儒家法家
核心观点认为人性善→主张________ (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甚至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________→主张法治
代表人物孔子和________ ________和韩非
主要言行(1)孔子提出,统治者要“________”“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________
(2)孟子建议统治者“施________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
(1)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________的权益;
(2)韩非——①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________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③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保证________
社会
影响
(1)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们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
(2)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们看来,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难以落到实处
(1)法家思想既能带来________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________的愿望;
(2)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________,最终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023-09-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4 .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
(1)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________,周朝有________,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夏商时期,法律严酷。
(2)德()治: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________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________”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2023-09-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期法治教化趋势
夏商周                                                     中国的法治与教化关系愈发密切“由古代理法对立到理法结合”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唐朝
                                        
                                        
                    
                                        
                                        

2022-09-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导学案)-导学案(选必1)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6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评价
(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__________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2022-08-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7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内容
(1)儒家的_______思想
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法家的法治思想
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②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________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022-08-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