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刑法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被刻于l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021-10-16更新 | 795次组卷 | 4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B.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
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
2020-06-30更新 | 1199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