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说文解字·刀部》:“刑,罚罪也。从井,从刀。”“刀”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越绝书·记地传》中说:“‘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中说:“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至两汉时期的刑罚(       
A.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度B.维持了社会等级秩序
C.已将法家思想作为指导D.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
2023-12-16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法治与德治】

材料   在人类文明形成的轴心期,德治与法治的萌芽就出现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时期与西方的古希腊时期。两种治理模式都是以人之德性为根基的善治模式。德治的思想萌芽始自于《尚书》中的以德配天思想以及先秦的孔子之德政与孟子之仁政之中。法治思想开端于先秦儒家荀子的隆礼重法的思想以及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与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法治思想。

——摘编自徐佰义《德治与法治的伦理溯源》


请以“法治与德治”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 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A.萌发贵族政治B.改进生产方式
C.重视敬天保民D.弱化宗法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与殷商“敬鬼侍神”思想不同,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天命靡常”,上天会以“德”为原则,改换其在世俗世界的代理人,即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惠本归民之志,民和而后神降福”。西周的这一思想(     
A.反映了礼制与政治的相结合B.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C.注重强化统治者的自我约束D.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子产“铸刑书”是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变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汉代主张德主刑辅;唐代倡导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等等。

——摘编自祝晓光、杜海《先秦法律思想谈片》

材料二   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英国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契约制度、陪审团与辩护制度的司法实践,阐释了英国法律制度的核心思想;美国的法律制度特色主要体现在宪政与司法独立方面,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三权分立思想,阐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法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成文法典的编纂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民法典》,它所体现的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思想是一切进步民法的精神和灵魂。西方法律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体制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曹成旭《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3-05-18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代的法家不仅着眼于建立行政文官制度,也十分注意成文法典能取得公信力。商鞅、吴起等改革家均注意到法典必须具备公平而又确定这两大条件。“徙柱立信”及“处罚王子”的传说,都是描述成文法的特色。战国时期的法律(     
A.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成熟B.适应了君主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
C.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反映了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2023-05-12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583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3出土的夺簋,年代大致为西周中期偏晚到中晚期之际。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夺管理成周讼事和殷八师的讼罚。相比于其他诉讼类铭文,夺簋铭文中首次将“讼事”作为单独职事来册命。这反映了(     
A.区域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化B.礼乐规范社会秩序作用式微
C.西周青铜制造工艺水平发达D.法治成为社会治理重要手段
2023-04-20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历史试题
9 . 《周礼》记载,如果因为偷盗犯罪,要被惩罚当奴隶。但其又规定:“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所谓“未龀者”是指7岁以下男孩和8岁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时期(     )
A.援礼入法原则已经确立B.奴隶制度遭到破坏
C.法律思想蕴含人性光辉D.司法体制较为完善
10 . 李悝所著《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类。其中《杂法》包括惩罚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奓、逾制。其中“逾制”旨在惩处器物用具超过规定等级。这一惩戒说明(     
A.魏国以法律手段维护礼制B.旧的统治方式已经被取代
C.地主阶级是法律打击对象D.礼乐制崩溃成为时代潮流
2023-02-09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