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部分典籍中有关春秋时期的治国见解。据此可知,当时(     
文献见解
《国语·晋语八》“威与怀各当其所,则国安矣。君治而国安,欲作乱者谁与”
《管子·任法》“故上令而下应,主行而臣从,此治之道也”
A.诸子的政治观趋同B.德治思想深受推崇
C.君权出现强化趋势D.官僚政治发展成熟
2023-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后,晋国叔向写信责备子产公布刑书会使得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礼仪道德。然而,仅23年后,叔向自己的祖国即晋国的赵鞅、荀寅也“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B.法治战胜了德治
C.刊布刑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D.叔向言行不一
2022-11-1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郑国的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让老百姓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一做法
A.导致礼乐制度的瓦解B.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
C.推动了成文法的普及D.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2021-11-17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左传》的记载中,面对叔向的反对,子产只回应了一句:“若吾子之言,侨(子产自称)不才,(考虑)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关于子产铸刑书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社会阶级的新变化②发生在战国时期③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④法治适应时代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晚期以来,传统的天与天命观念饱受质疑,然而,天的崇高性并未遭到根本性打击。春秋社会,混乱的现实刺激人们思考天命是否在周的问题。春秋金文显示,诸侯们纷纷宣称膺受天命,传统天命观念至此发生重大变化。但同时,祭祀中的尊卑等级屡屡为时人所强调,天帝总是与人间权力最尊者相匹配。春秋社会,人们进一步总结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善之代不善,天命也”的观念,深刻阐明上天无亲疏之别,只辅助有德之人;天助善而祸不善,政必归善者的道理,将天命与德行的关系扣得更紧。春秋时人又常常引用西周天命无常之语以诚当下。凡此种种,皆是在周初“天命靡常”“敬天保民”的传统思想轨道中作进一步的论述,深化、升华了周初天授明德的政治理想。

——摘编自曹大为、商传、王和、赵世瑜《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历史影响。
2022-02-13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