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臣杀君,子杀父,《春秋》一律写成“弑君”“弑父”,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这种写法,被称之“春秋笔法”。由此可见“春秋笔法”(     
A.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
C.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D.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
2022-07-07更新 | 1055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刑法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被刻于l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021-10-16更新 | 795次组卷 | 41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律》规定:同一家庭中的适龄男子不能同时征发兵役。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受罚。对因欠债而以劳动抵消债务的,要给予他们播种和管理庄稼幼苗的时间各20天。据此可知,《秦律》
A.细密而又严苛B.注重保证发展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
C.重刑罚轻感化D.解决了兵员补充和农业发展的矛盾
2020-09-01更新 | 720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这反映出当时秦国
A.法条律令的繁杂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C.价值观念的混乱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2020-08-10更新 | 2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
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
2018-12-25更新 | 192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