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五四宪法起草初期,毛泽东为起草人员开列了许多国家的宪法资料。他认为,法国1946年宪法可代表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内阁制宪法,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宪法较新,德国和捷克的宪法体例上有特点。这表明,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宪法要(     
A.发动人民广泛参与制宪B.参考各国法制建设的经验
C.体现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2023-02-10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康德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然而很多民众却认为“什么婚姻法?还不是整贫雇农的离婚法!”“什么婚姻法?还不是整穷人法!”“今后的男子又要受压迫。婚姻法就是妇女法。”最终,中央竟不得不以“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群众运动方式予以应对。由此可知,该法律的制定表明(     
A.加快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的实现B.彻底废除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C.建国初新旧婚姻家庭观念的冲突D.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5月,南京国民政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1964年,完成《民法典草案》。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编纂的特点。
(3)综上,说说你对民法典编撰的启示。
2023-01-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体现了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部分变化。这种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宪法名称目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A.法制建设已经完成B.人民法制观念增强
C.公民地位日益提高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2023-01-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我国正式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如图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宣誓誓词。这意味着(  )

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下列关于新中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④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结构顺序都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动表明
A.高度重视公民基本权力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D.对国家机构权力来源的认识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2022-02-09更新 | 421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1982年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A.反映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完成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D.根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制”到“治”的改变,体现了什么时期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
A.新中国成立初创法律的时期B.82年宪法修订后
C.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