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2023-01-10更新 | 4548次组卷 | 35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2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
A.主要源自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B.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
C.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D.表明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
2022-03-24更新 | 91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表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征是(     
A.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成就B.开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
C.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
2023-06-10更新 | 71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6 . 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形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该草案共3编、24章、262条,包括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B.“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2021-04-21更新 | 1214次组卷 | 2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邓小平同志在草案说明中指出:“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选举法的特点是(     
A.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
C.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D.实行民主政治协商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到2019年,我国已建立了69万个农村村民委员会。此外,1982年,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也被首次写入我国宪法。据此可知,这些举措(     
A.推动了宪法性质根本转型B.催生了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指导了基层民主实践
2022-10-31更新 | 481次组卷 | 8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名称,这反映了(     
A.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逐步加强B.社会主义制度已趋于自我完善
C.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圆满完成D.新时代下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2023-08-29更新 | 45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