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康熙平定内乱后,立即敕令“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又,广东添设华山县治,通志所未载,亦请照例增修”。这一做法(       
A.有助于塑造疆域一统观念B.强化了对思想全面控制
C.推动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D.有利于西北边疆的安定
2024-02-2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2 . 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人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这一举措意在(     
A.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
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3 . 根据日本学者的记载,1678年26艘赴日本进行贸易的清舶中台湾郑氏船有7艘,1681年进入长崎的清舶共9艘,没有一艘来自中国大陆。到了1685年赴日清舶则增至85艘,1688年达到了194艘。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A.清政府一直垄断着中日间的贸易B.台湾成为中日之间贸易的中转站
C.清初对朝贡贸易进行了严格的控制D.对外贸易发展得益于清朝疆域扩大
4 . 自清建立,满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语音,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1904年“兹拟以官音(汉语言话)统一天下之语言”。由此,边疆地区新建学堂中多推行教育,满人御史贵秀坦言:“中国之利宝满与汉共焉者也,夫同舟共济……文字形,言语同声。”清末推行汉语(     
A.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B.为“开眼看世界”创造条件
C.客观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D.有利于白话文的逐渐普及
2023-05-08更新 | 748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朝廷推行“改土归流”后,鄂西土家族地区广增学校,“士习诗书”、“寒俭之家,亦以子弟诵读为重”,贵州遵义县新舟沙滩出现黎、郑、莫等家族绵延数代义人辈出的“沙滩文化”现象;一些地方还设立贞节牌坊表彰守节的妇女。由此可见,“改土归流”后( )
A.国家改变对少数民族的治理方式B.儒学教育推动当地社会重学风气
C.当地与内地文化一体化进程加快D.当地树立了更加文明进步的习俗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治理边疆的思想和政策是由太祖和成祖奠定的。明初奠定中原以后,便向边疆地区进发,力图实现全国的大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采用“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东北地区以及西北等地建立羁縻卫所;对北部边疆蒙古鞑靼、瓦剌诸部则分别封王,使之互相牵制;对西藏地区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对西南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总之,由于明朝各边区形势不一,明朝边防的侧重点及具体措施亦有所不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22-1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2022-09-09更新 | 145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8 . 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2022-08-30更新 | 205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0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清朝在统一蒙古族地区后,实行了盟旗制度。盟旗各自为政,互不统属。旗的基本设置是呈金字塔的层级管理体制,位于金字塔上层的是旗札萨克,旗札萨克负责旗内一般行政、军事等事务,从本旗王公贵族中选择,经理藩院上报皇帝任命,并由理藩院监管。这一-制度
A.完全仿照八旗制度创制而成B.体现了独特创新的治边智慧
C.激化了蒙古部族的利益冲突D.扩大了民族地区自治的权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