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战争频繁
2024-01-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国历史》B卷
2 . 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方式,并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例清代解决边疆“内患”的重要史实并简析能够解决边疆“内患”的原因。
2024-01-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他在论述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时,还特别提到中国历史上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800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 . 明代嘉靖时期,在北方拒绝边境互市,在南方严格执行海禁。但到了万历时期,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守护下,北方又“隆庆和议”,俺答汗以顺义王名义归附,南方有漳州月港的开海,使海盗变成了海商。这说明(     
A.政治制度弊端明显B.八股取士造成思想僵化
C.农耕经济封闭保守D.国家安全影响对外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统一后,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为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地区的管理,清政府(     
A.创立屯戍政策B.实施卫所制度C.推行“改土归流”D.设置将军辖区
2022-11-03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都城迁移的方向(     
政权旧城新都
北魏平城洛阳
会宁府中都
盛京北京
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7 . 中国古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主要有两种相对应的形式,一是民族间的分裂与统一,二是民族内部的分裂与统一。就民族内部的分裂的而言,从根本上是由于
A.地方宗族力量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C.农民起义的冲击D.中央集权和地方治理政策的失误
8 .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茶马古道示意图
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021-11-16更新 | 700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