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明太祖积极借鉴元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敕谕:“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康熙帝提出“中外一体”思想,强调满蒙汉藏回等民族“有如一体”。据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B.体现了“因俗而治”理念
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危机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2 . 俺答汗对明朝将领王崇古表示:“天子幸封我为王,藉威灵长北方诸酋,谁敢不听?誓永守北边,毋敢为患。即不幸死,吾孙当袭封,彼衣食中国,其忍背德乎?”上述材料说明(     
①归顺朝廷有助于稳固俺答的权位       ②俺答衷心认同于明朝臣属的身份
③册封的礼仪和事务由理藩院掌管       ④经济交流能够促进边疆地区安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初在行政管理上,朝廷对蒙古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维吾尔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进行噶厦治政,对东北赫哲等民族则编设姓长、乡长,在西南、西北的一些民族中则采取土司制。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A.体现了多民族的特色B.避免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C.反映了民族平等观念D.照搬了历代治边政策的经验
4 . 明朝时,西北军用马匹主要是通过茶马互市获得的,朝廷在西北设立秦州、洮州等8个茶马司。清朝顺治至雍正年间,西北茶马司大体在5个左右。到乾隆中叶,西北各茶马司被朝廷裁撤。据此推知,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马匹在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C.各民族之间差异逐渐缩小D.茶叶生产格局的时代变化
2023-09-01更新 | 34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自永乐年间开始,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前来归附之人赐封官职,没有姓氏者赐予汉族姓氏,这些人成为明朝时期独特的“达官”群体。此外还在官职授予、俸禄供养以及生活赏赐等方面,给与他们优于汉族官员的待遇。这一做法有利于(     
A.提升少数民族地位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开发边疆落后地区D.促进民族之间融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关系、多种发展途径的特点,它本身贮藏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前人的智慧。

——摘编自史金波《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材料二



阅读材料,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文化遗产。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实行“改土归流”。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的演变,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地方行政制度开始推广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D.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8 .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得中国丧失“朝鲜”这一藩属国的条约及其影响。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9 . 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10 .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下设宣慰司等机构,对吐蕃地区进行深入统治,这种行政管辖方式,为明清两朝沿袭。这说明
A.元朝开始接受中原体制B.不同民族的风俗逐渐趋同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南部边疆得到较多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