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表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

受罗马教皇派遣的教士孟特戈维诺,到达大都后即留居

大德五年(1301年)

元成宗遣使赴马合答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征取狮豹等物。

至治元年(1321年)

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到达大都,留居三年,复往中国西部旅行后回国。

至正二年(1342年)

元顺帝遣使至印度德里,赠予德里算端国男女奴隶及锦绸等物品。


表格说明元代(     
A.交通较前代更为发达B.留居中国的外国人很多
C.与罗马教皇来往颇多D.与亚非欧国家展开交往
2 . 下表介绍了古代中国从汉代到清初的对外交往,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汉代

使节出使各国, “远人宾服”

唐代

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

明初

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

清初

顺治曾诏谕“南海诸……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A.都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稳定B.对外都输出新型外交理论
C.都体现了“中原王朝中心观”D.外交人员众多且机构庞大
2024-03-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地区记载出处
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
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
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
A.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B.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C.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D.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的基本史实

朝代民族关系
中央机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的具体措施
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
大鸿胪和亲、军事打击、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屯田政策
魏晋
民族在迁移中大交融
礼部、鸿胪寺接纳归附、册封、推行郡县、联系流求
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设置大都督府、都护府、羁縻州

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宣政院行汉法;差别对待;东北、云南设行省;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礼部、鸿胪寺、四夷馆北筑长城、设军镇、开放马市;东北设置司、卫、所;西北设置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僧俗首领
理藩院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管理、改土归流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角度,评述古代中国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2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浏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下表呈现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几个研究视角。
研究视角主要内容
A.“大一
统”与德法相
依政策
大一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政策。自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制订了颇为严密细致的律令,前后相续,与礼德互为表里,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法律的儒家化与慎刑原则值得重视。
B.“大一统”与民惟邦本政策大一统包含着人本、民本的思想关怀,大一统与民本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封建王朝采用度田、占田、均田、限田等方式调整土地,抑制兼并,保障小农利益。还通过赋税制度调整,平均财富,稳定民心,如唐代中叶两税法和明代一条鞭法,就有均衡财富的意图。
C.“大一统”与基层治理举措大一统要有一套严密稳定的基层组织机构做保证。秦汉后,基层乡里已纳入国家治理体制,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基层组织几乎不存在。兴修水利、储粮备荒、赈济抚恤等,也是政府经常采用的基层社会救济措施。
D.“大一统”与权力制衡原则……

——据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参照已有研究视角,撰写研究视角D的主要内容。
(2)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6 . 下表所示是地方志中关于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记述出处
湘西,“改土后客民四至”胡履新、张孔修《永顺县志》三十六卷
渝东南,“吴闽秦楚之民,悦其风土,咸来受廛”王鳞飞等《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
鄂西南,“设流以后,常德、澧州及外府之人,入山承垦者甚众”吉钟颖等《鹤峰州志》十四卷
A.为推动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B.改变了民族地区落后面貌
C.解决了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D.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地矛盾
7 . 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D.民族习俗的趋同
2023-11-28更新 | 1792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明清时期加强边疆管理的部分措施

地区明朝清朝
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蒙古修筑长城;隆庆和议;册封鞑靼首领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管辖;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通过满蒙联姻
新疆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确立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与金瓶掣签制度;设立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权
西南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后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地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材料二   1761年,为解决乌鲁木齐兵屯地荒和内地流民无地可种的问题,乾隆命令陕甘总督杨应琚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携眷前往屯种。1764年,甘肃大旱,杨应琚从肃州、敦煌共招七百零八户前往。至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两朝边疆管理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内地迁移居民至乌鲁木齐的历史作用。
9 . 【对外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华夷思想的反思,国家意识的萌发,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夷务”到“洋务”词语的变化,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时期的“外须和戎”,从对外实行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政策的确定,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外交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摘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2024-01-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古代中国边疆治理主要史实(部分),它们共同体现的政治传统有(     

①因地制宜,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②设立机构,加强边疆管辖与开发
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④推广中原习俗,实现政教合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1-0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