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有信史以来,环境可说未曾大变。北方的游牧民族,凭恃武力,侵入我国的疆域内是有的,但因其文化较落后,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它还不得不弃其生活方式而从我,所以经过若干年之后,即为我们所同化。当其未被同化之时,因其人数甚少,其暴横和掠夺,也是有一个限度的,而且为时不能甚久。所以我们未曾认为是极大的问题,而根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应之。至于外国的文明,输入中国的,亦非无有。其中最亲切的,自然是印度的宗教。……但宗教究竟是上层建筑,生活的基础不变,说一种宗教,对于全社会真会有什么大影响,是不对的。所以佛教输入中国之后,并未能使中国人的生活印度化,反而佛教的本身,倒起了变化,以适应我们的生活了。……至近代欧西的文明,乃能改变生活的基础,而使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彻底起一个变化,我们应对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提炼材料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对此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是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晶,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延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平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增补修订,备庆年间,修成《理落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隆民族地区、具有管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延也针对不同边碰地区领市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祖》《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部国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义。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安徽肥西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台湾建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巡抚。到任之后,面对“台湾孤悬海外,屏障东南,久为外人所窥伺”的严重局面和民族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办防”“练兵”“清赋”“抚番”四大政策,在积极规划台湾开发的同时尤其重视处理民族关系。刘铭传认为“中华立国在民,爱民斯为邦本”,因此“民番皆朝廷赤子”,主张一视同仁、体恤当地民族,设立招垦局和番学堂,教番民耕种,学习汉族文化和礼仪制度。对负隅顽抗、反复叛乱的番人头目则派兵征剿。刘铭传抚台六年,功勋卓著,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赵松林《试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民族关系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廊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宣政院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
2019-03-05更新 | 371次组卷 | 14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深圳市六校发展联盟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