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北宋时期,“中国”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线,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摘编自郑炜《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人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的“中国观”,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中国观”的新变化。

2 . 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是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晶,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延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平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增补修订,备庆年间,修成《理落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隆民族地区、具有管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延也针对不同边碰地区领市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祖》《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部国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义。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 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大歼之”。 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47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