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法国大革命期间,农民分得土地。有学者认为,“自由土地给法国农民带来自由和独立的品格,祖国对他们说来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脚下的土地密切联系在一起。这鼓舞着千千万万法国农民,投身抵抗欧洲封建联盟的战争。”由此可知,大革命期间的土地改革(       
A.使启蒙思想成为官方的哲学B.得到封建贵族的理解与配合
C.促成了国家独立和思想自由D.刺激了农民民族意识的增长
2024-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符合这一“政治结构”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C.“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D.“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2024-03-22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作为最主要战场的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而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却都得以巩固。这说明宗教改革(     
A.开启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对欧洲民族国家发展影响不同
C.实现了欧洲向现代社会的转型D.摧毁了各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4-01-16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前,欧洲国家主要关注政务语言、宫廷语言、法令语言等。进入19世纪以后,官方对生活语言的关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初级义务教育,官方确定的标准语言也被推介给所有在校学习的人。这一变化(     
A.利于培养国民政治认同B.顺应民主共和的主流趋势
C.推动文化的一元化发展D.适应提升政治素养的需求
2023-08-28更新 | 56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此举旨在(     
A.摆脱拉丁语的影响B.增强民族国家认同观念
C.深入推进宗教改革D.扩大《圣经》传播范围
6 . 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 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这说明(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
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
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
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7 . 15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王室长期怀着强烈的"大陆情结",不仅在欧洲大陆争夺领地,甚至争夺法国王位;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王室在欧洲大陆的领地丧失殆尽,转而用心经营英伦三岛。由此可见,百年战争
A.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海上霸权B.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C.有助于英国民族意识的增强D.强化了英国的世俗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