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2023-04-01更新 | 1043次组卷 | 110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法陷于沉寂,教会逐渐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宣扬“国王的爱好具有法律的力量”、“国王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 (     
A.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
2023-01-11更新 | 21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2022-12-18更新 | 1507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2022-10-26更新 | 594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专制王权演变为民族国家的原因、表现和特点各是什么?
2021-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6 . 民族语言地位上升的表现和意义是什么?
2021-12-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7 . 民族认同观念显现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2021-12-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8 . 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杀害敌人应为保护自己所必要或由于敌人所犯的罪行;除军事必要外,不应损害财产。这些思想(  )
A.认为战时也要遵守规则B.意在增强民族意识
C.倡导战争解决国际问题D.反对国家参与战争
9 . 一般认为最早互派常驻外交使节的是十五世纪意大利各城市国家。到十七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已相当普遍地互派常驻外交使节。常驻外交使节制度的建立(  )
A.有利于稳定国家间关系B.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C.说明欧洲均势体制形成D.消除了国家间的争端
10 . 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2021-10-11更新 | 169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