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接触外交事务以后,李鸿章获得了许多国际法知识,逐渐有了一些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在讨论各国驻华公使觐见同治帝礼仪的问题时,李鸿章提出:“既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理相待”“中国无权能变其各国之例”。他在奏折中曾经指出洋人提出的修约要求“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盖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明确主张“关税乃中国自主之权”。李鸿章敏锐地认识到列强内部存在矛盾,如果能充分利用其相互掣肘的诸因素,则能在弱国外交的不利形势下维护国家的利益。但他坚持“两国立约,所应遵守之责,不拘式款如何,有明言而立者,有默许而立者,均当谨守”。

——摘编自宫兰兰《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及运用》


(1)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对国际法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的国际法思想。
2 . 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023-04-28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贞德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法兰西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团结起来向英军展开猛攻,战事步步推进。1435年以后,法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节节取胜——被爱国热情激励的士兵们不辞劳苦、奋力拼搏,用自己的身躯顽强地对抗英军的炮火……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国除保留加来港外,交出全部的法国领土。至此,法国终于取得了抗英战争的胜利。——郭方《看得见的世界史:世界简史》

材料二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大量地区由于没有大居住而荒芜不堪。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留下的创伤几乎难以形容。但为结束这场战争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美)迈尔斯著,王国峰等译《世界通史(下)》

材料三

第16条(一)   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国际联盟盟约》

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非战公约》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联合国宪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概括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简述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带来的“创伤”,结合所学,说明这场战争如何推动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3)提炼材料三中国际条约体现的共同目标。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