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隆中对》提到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实为“南抚北抗”,是为化解后顾之忧的长远整体战略构想。诸葛亮对西南地区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经营方略。诸葛亮在用兵西南边地的过程中,如对孟获“七擒七纵”,是以恩威并重的方法来争取人心的认同,是一种刚柔相济,以兵示刚,以德示柔的“威德”型治边模式。史载“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可见“以夷治夷”也是诸葛亮采取的治边方法。“以夷制夷”与“攻心为上”的方法相互配合,不仅争取了更多的边地人心的认同,实现了“彝汉相安”的治边目的,也使蜀国内部出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稳定局面。诸葛亮治下的蜀地及其南面边地“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部于是始有姓氏。”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材料二   中华民国统治时期,孙中山于1919年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是民国时期现代边政思想逐步形成的一个标志。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管理边疆事务时采取一系列笼络和羁縻少数民族上层的措施和政策,包括各种优待条例,如保留盟旗制度、世袭封爵的王公制度、土司制度等,对稳定边疆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殖边银行则例》,北洋政府的《禁止私放蒙荒通则》、《垦辟蒙荒奖励办法七条》和《边荒承垦条例》,国民政府的《移民实边案》《边疆移垦办法大纲草案》等等,都是专门针对移民垦荒制定的。

——摘编自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治边模式的基本理念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时期政府的治边思想。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古代和近代中国治边模式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入关初期,清朝的统治者就一直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初期的科举考试采用的基本书目和内容则是汉族的“四书五经”,用以拉拢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官制层面,入关初期也一改后金的“崇满抑汉”,给予汉族和满族同等的晋升机会。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对广大汉族地区的人民,则更加严厉地推行保甲法,加强对汉族人民的控制。从雍正四年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政府采用“用兵为先”“先革土司,后剿倮夷”“先改土司,次治土目”等手法,对不利于清朝统治、不服从清朝调遣的土司一概革除。清政府对历代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认真总结,吸收或借鉴其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清代民族政策呈现因地制宜、因族而异的多元状态。清朝统治者对各民族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使各主要民族均有专门的法律。总之,清朝的民族政策不是历史土民族政策的简单重复,它是清政府根据其统治需要而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摘编自罗树杰《清代民族政策特点简论》

材料二   党中央落脚陕北后,为了争取和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制定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政策,如保障少数民族土地使用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商业,在生活习俗上也照顾少数民族,党中央也提出了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党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成立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构——延安民族学院。此外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在革命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少数民族干部。中国共产党为了积极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参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清代和近代民族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4 .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就即将成立的新国家的民族制度是否应与苏联相一致的问题征求意见。李维汉提出基于我国的民族关系、革命发展情况,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后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这一过程(     
A.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入法制轨道B.体现出我国从实际出发探索民族政策
C.标志着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初步形成D.推动了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内容为“20世纪80年代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间内容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区域自治。”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和自治州州长以及自治县县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
A.成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C.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的愿望D.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2023-07-13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1年9月10日,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在故宫举行,多个模型展示了6个少数民族的美好生活。其中西康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是:“人民政府帮助他们创造了新彝文。同时因为人民政府实行了正确的贸易政策,使他们的羊毛等生产品也得到了畅销。”这一展览会的举行(     
A.有利于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B.呈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果
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发展
2023-07-10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毛泽东和朱德致电祝贺:“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此贺电(     
A.称赞内蒙古人民对民主革命的贡献B.肯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重要意义
C.祝贺内蒙古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D.为内蒙古争取自由和独立指明了方向
2023-01-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2022-12-25更新 | 1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1947年4月23日~5月1日出席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所属的民族和阶层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民族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
阶层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宗教人士

A.代表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B.使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
C.得到了全国各界大力支持D.汇集了内蒙古人民的意愿
10 . 195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但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由此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     
A.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遵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C.出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D.依据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