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这一过程(     
1922年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引入我国政治生活,仿效苏联的经验,提出用民族自决和联邦制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1931年在继续坚持民族自决权主张的同时,提出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主张。
1941年中国共产党虽然承认民族自决权,但反对各民族实行自决和分立,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的唯一正确的民族政策”。
1949年《共同纲领》首次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为一项国家制度。
A.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B.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
C.体现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延续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2024-04-10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疆域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扩展期,东北海疆经略是隋唐时期边疆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中央政府治理东北地区的方式主要有军事征伐以及设置行政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置行政建制,例如唐朝于辽东地区设安东都护府。在日本海西岸涉海地区设置羁縻政权管理海疆,还有开设互市贸易的经济途径。隋唐时期对东北海疆的拓展与经略为后世东北海疆的整体轮廓打下了基础,为东北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遗产。

——摘编自岳新超《边疆治理视角下隋唐东北海疆的拓展与经略》

材料二   辽代中央政府设置于由皇帝的翰鲁朵(宫帐)及四部落构成的行宫部落中,行宫部落无疑是其政治中心。但它作为部落组织,与草原其他部落一样,是一个庞大的畜牧生产集团。据畜牧生产周期的特点,游牧部落四季总是处于迁移流动中,这不仅为了避寒暑,同时也为了保证牲畜获得足够饲料以及保持和恢复牧场的肥力。这样的生产形式使行宫部落呈现一种动态,又因主宰国家事务的朝廷也置于这个部落中,所以辽代最高权力机构亦处于同步运动之中。于是便形成了与基于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原政权截然不同的行宫政治。

——摘编自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

材料三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实践中,各民族成员在创造了本民族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在这一漫长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边疆各少数民族既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形成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摘编自张增勇等《论我国边疆治理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东北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辽代的行宫政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探索民族文化认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2024-04-10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梁启超1902年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已过去120多年。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面貌的人们所广泛认同。中华民族”概念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现代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中、在中国面对世界并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过程中,中国人产生了自我凝聚和整合为一个整体的客观要求。事实十分显著,“中华民族”是中国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一个概念,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一个自我称谓,也包含着中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的定位。

——摘编自石硕《从“世界之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4-03-28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1997年,国务院批复国家民委请示,中央专项贴息贷款,从“八五”期间的每年4000万元增加到每年1亿元,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边销茶生产加工、民族特需金银饰品管理等规定了优惠政策。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B.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与生活
C.改变少数民族生活习惯D.增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战歌曲·民族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形成很早。费孝通先生说,古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但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转变,这一转变的重要标识,就是“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最终形成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九一八事变后,救亡歌曲伴随着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而产生。淞沪抗战失败到1934年底,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转入低潮。1935年,抗日救亡歌曲再次大量涌现。

材料二

曲名歌词
《中华我中华》中华,我中华,五族为一....五千年光荣史,灿烂文化我能夸,万岁我中华。
《伟大的中华》聪明优越,四万万五千万炎黄之胄;秉耀辉煌,历史五千载文明悠久。
《民族至上》要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保卫民族万世无疆!
《上前线》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裔胄,锦绣的河山,怎能任敌骑践踏?祖先的遗产,怎能在我们手里葬送!
《保卫卢沟桥》敌人从那里来,把他打回那里去!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

材料三   贵州松桃县曾组织师生在街头进行抗日演讲,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以唤醒苗族、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抗日热情。丰子恺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曹聚仁描述道:“一个英国人在北戴河初闻此歌,为之感动流泪;一个日本的文化人,在上海街头听了不觉心神震动;这歌曲曾流传于印度河上,也曾洋溢于旧金山的一角。”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论述“中华民族”包含三个基本涵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已形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离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共识和根本遵循,坚持这一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郑大华《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族在近代的“伟大转变”。1935年发生的重大史事推动了抗日救亡歌曲大量涌现,请结合所学列举。
(2)根据材料二、概述抗战救亡歌曲书写的中华民族形象。
(3)阅读材料三,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对“中华民族”观念的传播和形成起过的重要促进作用。指出中共十九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坚持“基本共识”的新内容及其意义。
2023-11-12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6 . 该表所示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下列由此得出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时期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支持各民族开展反抗“三座大山”的斗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新时期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民族地区封闭落后面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A.民族问题是革命与建设的重要内容B.中国式道路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D.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当家作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加之宪法等成文性法律规范在内,以其内在公正之道,集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一体,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多元化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C.实现了全过程的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基层自治在不断完善
2023-08-28更新 | 624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06讲 现代中国的国家发展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景帝时,华夏族不断遭受匈奴南下侵扰,由于国力上的劣势,华夏在处理民族关系理念上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与“夷狄”恪守华夷有别、守土安疆,凸显“夷夏”之大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华夷观在部分知识精英的作品中发生改变,其中以西晋末年江统的《徙戎论》中的“华夷之辨”观最具代表性,但是当时的现实与江统的观念相去甚远,以匈奴、鲜卑为首的“五胡”都自认为是黄帝后裔。宋朝立国以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争夺政权,多个民族政权的并立使宋朝以正统自居并强调华夷有别的民族观。但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并未突出夷华之别,而是将夷夏在内的中国境内所有民族都纳入版图中,并且加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促成了华夷一统的“天下共同体”局面。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后,不断有儒家学者如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曾静等倡导反清复明,强调“夷夏之辨”的民族观;而清代统治者在思想上以“满汉一体”“天下一家”等与之抗衡,甚至公开辩论,从而在民族思想上取得主动和优势,实现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殊为不易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 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成为主流思想,并开始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多元建构和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一体建构。1988年,费孝通提出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点,并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表述。“一五”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个在民族地区,8条新建铁路干线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实行税收、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尽快富裕起来。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摘编自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华夷观念变迁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认识。
2023-08-27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大题02 认识、启示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

——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2023-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1951年9月10日,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在故宫举行,多个模型展示了6个少数民族的美好生活。其中西康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是:“人民政府帮助他们创造了新彝文。同时因为人民政府实行了正确的贸易政策,使他们的羊毛等生产品也得到了畅销。”这一展览会的举行(     
A.有利于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B.呈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果
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发展
2023-07-10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