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在《新中国外交70年: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将新中国70年的外交分为七个阶段。如下表。反映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外交理念与实践变迁
1949—1958 年一边倒
1959—1968 年反帝必反修(修正主义)
1969—1978 年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1979—1988 年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989—1998 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999—2008 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009—2019 年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①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外交理念逐渐变化②受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③始终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目标服务④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此印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秦汉卷》下册

材料二   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继承清外务部的基础上成立,同时又对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各部官制加以改革,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的规制……由于当时各方都深切地认知到外交对中国的重要,所以在北京政府内阁中,外交部居各部之首。陆徵祥首任唐绍仪内阁的外交总长,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由职业外交家执掌外交的新时代……北京政府外交部参照西方外交部模式重组,结合实际适时进行官制改革,确定了外交部内部结构与分工,为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摘编自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

材料三   中国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2014328日,柏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外交往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外交部成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实践的角度说明新中国是怎样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3 .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自古以来,我们在开展对外交往、推动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时,始终秉承和平、和睦的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夷来朝”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发展对外交往的政治理想。《尚书·大禹谟》称“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天子躬行勤政,可使“四夷”归服,而周边部族及诸国遣使朝贡,可以彰显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故凡王朝新立,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制定优待"四夷"使臣的朝聘礼仪,举行一系列欢迎仪式。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发展对外交往,并形成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对外交往的距离由近及远,从西太平洋地区拓展到印度洋地区。交往的对象——"四夷",由最初的王朝域内边疆部族,扩展到王朝周边的政权,再到更远的域外地区。二是对外交往主要沿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别从西域、东南亚地区向西延伸。随着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要路线。三是在官方发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始终存在着民间对外交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对外交往的内容。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主动发展对外交往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共享太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思维已经从自闭走向开放并呈现出引领的时代属性。自闭状态下,中国多以“天朝上国”的国际身份自居,呈现出一个威望型的东方传统大国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强行纳入西方国家构建的"咸斯特伐利亚"式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此时的中国,在西方所设置的西洋镜中,几乎沦为一个"失败国家"。而在此逻辑下,中国的国际意识也开始发生巨变——中国开始被安置在世界体系的外围;当历史再次走向新的关口之时,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如今的中国已经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即以新型东方大国、仁智大国、更加开放的思维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往来。就是中国的外交思维已经从西方语境中的“外交无意识”朝着具有中国风格的“外交有意识”迈进。及至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思维也更加具有自觉塑造、主动引领的意涵。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思维:历时与共时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2-17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2023-02-12更新 | 25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
5 .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领导人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民族因素、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外交领域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一设想意在 (     
A.寻求减轻外来压力B.贯彻不结盟外交政策
C.扩大社会主义阵营D.彻底结束“文化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7 . 下表是《人民日报》1997年有关美国的报道统计数据表(不完全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     
分类条数
政府报道639
经济报道217
科技报道172
社会生活报道238
中美关系缓和报道450
中美关系紧张报道36
A.中美在各个领域交流互动频繁B.国家媒体主动服务中美关系大局
C.美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正面的美国形象在中国成为共识
2022-11-21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模块检测卷(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9 . 1964年,毛泽东向来访的法国议员代表团指出:“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由此可见,中法关系的改善(     
A.着眼于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B.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顺应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D.促成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
10 . 1956年至1957年,美国动物园提出与中国通过交换获得一对大熊猫的要求,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做罢。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接受中国赠送的大熊猫,大熊猫到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民众热烈欢迎。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需求促使美国对华政策调整B.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淡化
C.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态度转变D.中美两国民众价值认同趋于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