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九大以来,中国对外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极力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大格局。这说明,中国新时代外交(       
A.消除了与世界各国的矛盾B.主导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C.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
2 . “四三方案”是我国 1970 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 年开始直到1977 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3 . [新中国熊猫外交]

材料   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7年,中国政府将大熊猫“平平”和“碛碛”以“国礼”的形式赠送给前苏联政府和人民。1972年,中国将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送给美国。 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国赠予日本“兰兰”和“康康”两只大熊猫。从1957年到1982年, 中国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熊猫外交”的演变经历赠送、租借、合作研究三种方式。1982年,出于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中国不再向国外赠送大熊猫,转而提出了大熊猫租借方案——国外的动物园可以采用短期租借大熊猫的方式进行巡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进一步宣布停止商业目的的熊猫出租。1994年开始,又以科研合作的方式送大熊猫出国。

——摘编自武新明《新中国的曲线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熊猫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2023-06-11更新 | 5999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重要的国际法文件

时间国际文件基本内容
1919《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二条   ……联盟会员国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在仲裁或司法裁决或行政院报告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第十六条   (一)会员国不顾本盟约……而从事战争者,即视为对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及其人民将与之断绝商业上或财政上或个人之往来。……
1928《非战公约》第一条   缔约国各方……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联合国宪章》第二条   ……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主要的国际法实践活动及其理念。

主要活动
中国的条约实践1949年至1978年的除旧纳新到1979年至1990年的积极参与再到1991年至今的深度融入。新中国建立至今,对外签订了27000多项双边条约,500多项多边条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国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多年来,五项原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独立、自主、自强、发展的普遍诉求,也促进了拥有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五项原则有着深刻的国际法内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方面保证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另一方面更保证了港澳特区的繁荣稳定。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对当代国际法的践行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8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被写入中国《宪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包括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个方面。

——摘自外交部贾桂德司长的演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20世纪前半期人类为避免战争所做的努力,并对这些努力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国际法实践活动及其理念所体现的鲜明特色,分析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2023-02-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法文化交流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它既留下了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痕迹,更烙上了法兰西思想历史对中国革命和历史深远影响的印记,奠定了五四运动及其后法兰西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戴高乐在1961年就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法国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是“不正常的”,同中国隔绝的状况应该结束了,并设法了解与中国建交的可能性。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同时发表只有两句话的建交联合公报,被西方舆论称为爆炸了一颗“外交核炸弹”。

       ——摘编自雷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法文化交流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的具体表现并概括1964年中法两国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12月,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世界银行开始运行,19475月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向法国贷款2.5亿美元,1947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起初,世界银行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的重建。此外,它应该辅助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初,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和发电厂等。日本和西欧国家"毕业"(达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后世界银行完全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代初开始,世界银行也开始向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国家贷款。

——摘编自《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区别》

材料二 201410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投行的主要业务是推动亚洲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将运用多种支持方式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以促进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个行业投资。

——摘编自《亚投行让金融互融互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银行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世界银行的主要不同之处,并概述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9 . 下图为法国总理希拉克在巴黎机场欢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1975年5月12日至18日,邓小平访问法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大国。此举
A.标志着中国登上世界外交舞台B.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
C.进一步扩展了中国的国际交往D.打破了美国对华的外交孤立
2022-01-2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