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20年代,由于缺乏统一准则,欧洲国际关系非常混乱,各国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格劳秀斯主张以国际法调整关系,以便有节制地进行战争并限制其祸害。他在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主权属于君主,只有主权者才能合法地发动战争,人民不拥有主权,显然他们就不拥有合法发动战争的权力。格劳秀斯强调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如果以战争达到正义的目的,则战争是合法的。格劳秀斯还强调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形式不受其他任何权力的限制,不容他国干涉。但是一国对外行使主权则受到限制,必须受到国际法的制约。

——摘编自周子亚、蒋恩慈《格劳秀斯对国际法的贡献---为纪念格劳秀斯诞生四百周年而作》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最密集的时期,共加入了11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1984年,新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承认国民党政府在1930—1947年批准的14个国际劳工公约,如《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工业企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本国工人与外国工人关于事故赔偿的同等待遇公约》《海员遣返公约》《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船舶装卸工人伤害防护公约》等。

——摘编自罗艳华《改革开放与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密集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锐意通四夷”,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礼仪上践行“厚往薄来”,朱棣亲自定夺“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赐,虽加厚不为过也”,对于各国贡物并无太多要求,赏赐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皇帝决定,且质量和数量远超贡物数倍。

——摘编自李新烽《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方代表与非洲部分国家代表有了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60年代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提出“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的同时援助坦赞铁路的修建。70年代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很大贡献。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机制化成效的推进,中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中非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外交主体不仅涉及各国工人阶级政党,还包括右翼政党等其他类型政党。在新型党际关系下,政党之间的交往不仅涉及政治议题,还聚焦经济、贸易、文化、社会、党建等多个领域。随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转型,其政党外交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政党对外交往的出访人员不仅包括外交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增加了政党高层官员,形成了高层密切交往、多层级参与的政党外交方式。中国共产党已与多个国家的多个政党形成了定期互访机制,定期举办双边或多边理论研讨会、商贸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的对外宣介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治国理政经验,与其他政党交流互鉴,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

——摘编自臧秀玲《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外交的转型与经验》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政党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政党外交的意义。
2024-01-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表团访问印度,并参观第一届亚洲运动会;195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1960年到1964年,中日两国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相互交流。这些体育活动说明该时期我国(       
A.积极改善外交环境B.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成效显著
C.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重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在日内瓦的周恩来:“为了积极争取东南亚这些国家,以巩固远东与世界和平,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和印度、印尼、缅甸签订双边或多边互不侵犯条约或集体安全公约,对亚洲和平和孤立美国是有利的。”这表明新中国(     
A.积极创造国家建设的国际环境B.加快与东南亚国家外交进程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外交理念、战略和政策的具体内容不断调整,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宗旨、性质始终没有变。独立自主外交,就是“平等外交”“和平共处外交”“和平发展外交”,就是“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共同发展,就是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对我有利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新中国外交经历了自“弱”至“强”、自“局促”至“从容”,一路风雨走来,终成今日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新局面,终成今日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身份活跃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新局面。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8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形成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我国提出的原则是
A.“真、诚、亲、善”B.“真、实、友、诚”
C.“真、善、美、诚”D.“真、实、亲、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1-06-13更新 | 9249次组卷 | 45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