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御制大诰续篇》载,明太祖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处死了一大批“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在“查踏水灾”过程中,对141名“民瘼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从重处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初(     
A.社会救济主要依赖政府B.确保救灾活动能优抚弱势群体
C.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D.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
2023-11-04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宋代实行诉灾制度,灾情发生后,受灾百姓可以向官府报灾,逐级上报核实,由朝廷制定赈济之策;官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诉灾文书,按违法处理;灾民除了要上报受灾的具体情况,还需提供详细个人信息,并承诺如有作假,自愿服罪。这些措施表明宋代(       
A.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实B.防灾制度体系的完善
C.政府管理职能的增强D.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
2023-09-15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荒政中,人主的职责有六,宰执的职责有八,监司的职责有十,太守的职责有十六,县令的职责有二十。人主在荒政中,要“一曰恐惧修省;二曰减膳撤乐;三曰降诏求直言;四曰遣使发廪;五曰省奏章而从谏诤;六曰以厚黎元”。宰执在荒政中,要“一曰以燮调为己责……六曰建散财发粟之策……八曰开言路以通下情”。县令要“一曰闻旱则诚心祈祷……六曰由上司觅义仓以赈济……十有一曰听客人之粜籴……十有八曰散施药饵以救民……二十曰除盗贼"。

——摘编自宋·董熠《救荒活民书》

材料二   冬令救济对于贫民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济方式。如1924年后,在乐山县城,每届年终,慈善团体和少数商家就会筹集钱粮散发贫民,作为冬令救济的款物。19421026日,社会部发布《冬令救济实施办法》,规定各地根据经济情况择要举办以工代赈,小本贷款,平粜粮食,开办半价食堂或粥厂,发售平价衣被,设置庇寒所等。

——摘编自赖静《非独立性:民国时期社会保障的混合形态》

材料三   “中国式减贫”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畅通内外循环奠定了基础。出口、投资以及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为减贫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大规模工业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大规模就业实现普遍式脱贫。第二阶段减贫的核心是由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保护式和开发式扶贫进行了有机对接,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在制度层面进行了整合,构成了中国扶贫的新实践体系。

——摘编自孙靓莹《“中国式减贫”照亮全球脱贫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代和民国时期扶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扶贫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2023-09-10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4 . 宋之前
(1)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_____地位。
①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②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
③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2)优抚政策
①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_____,以示尊重。
②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2022-09-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州人。他还没有富贵显达时,有意救助族人,但当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知政事时,才有俸禄和赏贱的收入,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一群族里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

——摘自钱公辅(1021~1072)“义田记”译文

材料二   这种集体行善的活动,在四明主要士族的推动下,于绍熙元年(1190)在当地正式出现了超脱家族而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组织——乡曲义庄。为了将地方家族间的关怀变成制度化的组织,常态、持久的推动集体活动,于是史浩等人着手建设此一组织。史浩揭示设置乡曲义庄的宗旨:义田之设,专以劝廉耻。……为士者,生事素薄,食指愈众,专意学业,不善营生,介洁自持,不肯为屠沽之计、擎攫之态者,使各知有义田在身后,不至晚年忧家计之萧条、男女之失所,遂至折节汨丧修洁。故以此为劝,使其终为贤者。

——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范仲淹设置义庄与四明士人设置乡曲义庄,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设置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义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022-08-03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前代相比,宋朝继承了传统的家国同构逻辑,即国家对社会成员具有天然的道义责任,社会救助体制取得了重要发展成果。在灾荒救助中,颁布了勘灾定损的“报灾检灾法”、动员民间自救的“劝分法”、救助流民的“灾伤流移法”。对于灾荒期间捐献钱谷赈济贫乏的富户,国家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荣誉官职奖励。朝廷下诏建立直接隶属于中央的仓种,如常平仓、义仓等。在两宋之际的战乱中,常平仓和义仓损失惨重,南宋兴起了地方仓储建设高潮,但无偿赈给较为少见,主要用于赈籴和赈贷,所以地方性仓种中,以平籴仓、平粜仓命名的最多,它们对乡村的灾荒救助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文《宋朝社会救助体制的形成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灾荒救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实施灾荒救助的原因。
2022-07-0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礼记•王制》云:“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瘠聋、跛瞬、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这说明先秦时期(       
A.贫困现象十分严重B.具有社会救助理念
C.国家治理效能提升D.社会成员流动频繁
2022-06-2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8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原因和作用
(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2)理论来源:《礼记》《周礼》的记载及《墨子》《孟子》的阐述。

(3)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__________,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2022-06-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前案)
9 . 王文素在《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中将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措施,依据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这体现了
1赈给粮食、银钱、布帛、耕牛
2赈贷﹐如赈贷种子和口粮
3赈粜,国家把掌握的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灾民
4躅(juan)免、缓征赋税
5对流民的救济保障

A.救灾手段的多样性特征B.政府与民间合力救助
C.救灾对象单一性的特征D.宗族内部的自我救助
10 . 两汉时期,灾荒发生后,皇帝多下罪己诏,令郡县长官审理境内冤狱。政府除发仓赈济灾民外,多有移民就粟、移粟就民之举,为受灾民众提供施粥、居养等服务。由此可知当时
A.救济体系走向完备B.政府救济成效显著
C.救济理论快速发展D.政府救济措施丰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