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5 题号:164393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文正公,苏州人。他还没有富贵显达时,有意救助族人,但当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知政事时,才有俸禄和赏贱的收入,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一群族里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

——摘自钱公辅(1021~1072)“义田记”译文

材料二   这种集体行善的活动,在四明主要士族的推动下,于绍熙元年(1190)在当地正式出现了超脱家族而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组织——乡曲义庄。为了将地方家族间的关怀变成制度化的组织,常态、持久的推动集体活动,于是史浩等人着手建设此一组织。史浩揭示设置乡曲义庄的宗旨:义田之设,专以劝廉耻。……为士者,生事素薄,食指愈众,专意学业,不善营生,介洁自持,不肯为屠沽之计、擎攫之态者,使各知有义田在身后,不至晚年忧家计之萧条、男女之失所,遂至折节汨丧修洁。故以此为劝,使其终为贤者。

——黄宽重《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范仲淹设置义庄与四明士人设置乡曲义庄,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设置目的有何明显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义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2017·山东临沂·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政府行政虽然从制度设计形式上实现了王朝的安全,但自秦汉以来,家天下统治并没有万世长存,改朝换代仍频频发生。只不过皇权的颠覆大多不是源于行政官员的反叛而是源于基层百姓的造反。传统政府也曾试图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如连坐、保甲等,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基层社会被其锻造的特殊绅士阶层所控制,绅士的乡土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基层控制只能通过绅士才能发生作用。州县以下的广大基层社会也正是绅士发挥作用的空间领域。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自治管理在19世纪下半期,分三个阶段迅速发展起来。最初.的推动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叛乱期间,当时地方名流组织了民团,并承担税收和其他通常由官吏行使的地方权力。第二个推动出自叛乱后重建的需要。承担救济与亚建的主要责任的地方人士,把他们在教育和福利方面的活动扩大到官府外的管理中属于地方民政结构主要部分的领域。这些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捐赠,即名流和企业的捐助,以及官吏不能完全控制的商业税款。扩展的最后阶段开始于90年代中期,当时有功名者和绅董开始在教育和工业方面从事自强活动。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地方自治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地方自治管理发展的条件和意义。
2021-09-05更新 | 3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不仅是经济革命,更是政治整合。一是通过清匪反霸打击实际掌握乡村统治权和压迫普通农民的地主势力或其他黑恶势力,将分散在乡村社会的社会权利收归到国家政权体系中来,实现了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二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末端建立起基层政权组织,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将土地分配给无地、缺地、少地的农民。由此,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先生称土地改革是“农民取得土地、党取得农民”。

——摘编自李华胤《我国乡村治理的变迁与经验探析》

材料二1980年,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重建乡政府,开始了政社分开,废止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的进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乡镇政府作为基层国家政权的政治地位,村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的建立使得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以及农村环保、民生事业的发展,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也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体。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要求。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战略更明确地站在统筹城乡的角度上,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对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摘编自刘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乡村治理的历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对乡村治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治理发展的特点。
2024-05-05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乡村建制历史悠久。近代以来,随着专制王朝的急剧衰落与解体,中国社会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保甲废弛,国家意志渗透到乡村,以"代理人"的方式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清末新政"以后,清廷即在乡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且具有现代治理色彩的举措。1904年,河北定县翟城村乡绅米春明以翟城村为样板,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发展乡村经济。19世纪2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渐成风尚,众多社会精英投身其中。社会精英改造乡村,大多"放眼世界",通过对异域乡村文明的欣赏而对现实中国乡村"把脉下药"。米迪刚对翟城"模范村"的塑造来源于日本町村制的启示,阎锡山的村政也受益于日本乡村治理,至于后来的各大试验区,也多参照欧美特别是丹麦治村成功的范例。19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也投身其中,倡导和组织实施"建设农村"。

——摘编自冯俊锋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

材料二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市镇或教区的秩序维系主要依赖于其地方共同体的自治功能,随着工业化时期的到来,英国城乡人口流动性加快,传统的自治模式亦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鉴于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环境,英国议会曾多次成立调查委员会以图在地方推行统一的警制改革。1829年,伦敦开始实行警制改革。1835年议会通过《市政改革法》,这一法案在不打破传统自治格局的情况下对自治市相对滞后的治安体制进行了调整、扩充。1839年《郡警察法》颁布,规定地方警察的组建由各郡治安委员会负责。由于两个法案都不具强制性,地方警察在组建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有些地方甚至加强了传统的教区治安力量。1856年,下院通过《郡市警察法》,规定各郡治安法官必须组建新式警察制度,中央政府提供1/4的财政补贴,建立一个直接对内政部负责的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各郡警察的督查。这样,一个由中央政府监督指导,郡政府具体执行的统一警制建立起来了,地方教区的治安权限则遭到剥夺、标志着现代警政体系最终确立。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5-04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