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杨炎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工程,优先雇用贫苦人家,让贫困者通过劳动解决贫困和温饱问题。南宋董煟编撰的《救荒活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荒政问题的专著,总结了之前历代救荒赈灾政策的利弊得失。南宋朱熹首创“社仓法”,以州郡若干常平米为谷本,夏季借贷于民,入冬征还,每石取息二斗。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主张把民户分为极富、次富、稍富、稍贫、次贫、极贫六等,极富之家要扶助极贫之家,次富之家要扶助次贫之家,“稍富不劝分,稍贫不赈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

——据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高永建《中国历代社会救济政策之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但1650年以后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大饥荒。英国得以率先走出饥荒,都铎、斯图亚特王朝有效的社会政策功不可没。其政策包括平抑谷价、打击囤积居奇的投机商、禁止谷物出口并组织谷物进口等。《济贫法》包含三要素:为老弱病残者发放津贴、打击身强力壮的流浪汉、安置穷孩子学徒。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推广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及一系列新技术,这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大幅增长。英国的经验表明,要克服饥荒,粮食的公平分配是必要的,但食物的有效供给,即农业生产的发展更为重要。

——摘编自向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施“精准扶贫”的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士大夫热衷于扶贫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率先走出饥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
2024-02-05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单项突破到整体推进,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贡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7.88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52亿人增加到2.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1.9亿人增加到2.8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织就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牢牢守护着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祖任平《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会在平时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各级政权的扶贫职责等。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宋朝国家鼓励、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明清时期政府诏令设置养济院,“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民便转贷”。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百姓的生老病死、住房医疗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全由国家和集体包办,人们认为作为“单位人”理应由集体对自己负责。城镇社会保障可以勉强维持居民温饱,农村社会保障以国家救济为主,主要是对受灾民众施以有限的救济及对特定群体的五保救济制度,尽可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最低医疗需要。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劳动者不再仅依附于一个固定的集体,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逐渐建立,缴费成为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的前提条件。个人和单位按照法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国家财政给与相应补贴。伴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特别是随着近十年来的发展,全国人民均能够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合理地分享到国家发展的成果。

——王寒、孙堂厚《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2-12-26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德、美三国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的社会规约功能对比

福利国家的社会规约功能英国德国美国
典型实践的时间段16、17世纪工业化前,惩罚(体罚等)与社会救济并重,1601年的济贫法实施也伴随着明显的社会规约实践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快速工业化过程20世纪中后期,福利国家建设加速期
目的缓解商贸活动、圈地运动所带来的人员流动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回应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主党势力不断壮大的政治问题实现对底层社会和少数族裔的有效社会规约
对象城乡社会流动与社会贫困,城市治安问题等阶级矛盾与无产阶级政党社会纵向分层与种族分层
方式与手段强制性工作,惩罚与社会救济并存,依据新旧济贫法实施政治上打压与福利收买并用,依社会保险立法实施强调工作伦理,强化社会共享价值,即自力更生等自由理念;有限的、分散的救济政策
效果缓解了社会问题,大量供给工业化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对工人阶级实现了分化、收买与整合;分化了德国左翼政党势力对社会贫困和种族问题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控制

——摘编自陈兆旺《通过福利国家实现的社会规约与国家治理——基于英、德、美三国实践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1949—1956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创建阶段;1957—1983年是传统福利制度的发展阶段;1984年至今是传统福利制度向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阶段。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与改革历程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密切关联。随着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职工福利、民政福利的改革和社区服务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范围得到拓展,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特征日渐凸现,传统福利制度经历制度重塑并向现代化福利制度模式转变,即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德、美三国福利国家建构过程中社会规约功能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福利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中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大量失业,民众极度贫困,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提出,应当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控制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应时社会风险,增进公民的普遍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广泛实施福利制度,它们把实施福利制度作为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正如阿里夫德里克所言,福利制度被用来阻止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19487月,英国首先宣布成为“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随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确保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的集中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了福利国家面前:社会福利开支数额过大、财政负担加重、财政赤字增加、食利阶层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福利国家普遍陷入了财政困难、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福利依赖日趋严重等福利危机之中,社会不平等日益加剧。

——摘编自杨静陈亮陈霞《福利国家的性质、模式及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福利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016-11-27更新 | 4753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