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该体系使得国际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总额在1950—1973年的23年中,从600亿美元增长到5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10.3%。对于美国而言,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

——改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通过回顾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有以下三点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至少有三次认为美元将丧失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美元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仍然稳固,而且享受着远超过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市场份额。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金融规则.因时而变、相机抉择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三是由本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既享受权力(特权),也负有义务。

——摘编自赵庆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表现,并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特点,并谈谈国际货币史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2 . 税收征缴和货币发行是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定律”揭示了我国古代历次赋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杂派税收并入正项税收中的现象,这种赋税改革模式又称之为“并税式”改革。我国古代,田赋与徭役分别征收,田赋以土地大小贫瘠为准征以米麦,徭役以丁身或丁户多寡为准征发劳动力,在“并税式”改革的过程中,田赋的税粮开始折银征收,徭役也从征发劳动力向征收役银转变,并最终将役银并入田赋银与田赋一样照田征收。

——摘自马海涛《“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

材料二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 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赋役制度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徭役从征发劳动力向征收役银转变”,并分析这一趋势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动因的视角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纺纱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与黄金固定挂钩的英国本位币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清算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黄金和英镑均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外汇形式)。

——摘编自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黄金铸币流通基础遭到破坏,战前的金币本位制难以恢复。此时,各国都对金本位制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创新!创立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实质上这两种本位制都是不完整的金本位制。两种本位制下,国家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含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进入20世纪20年代,这两种本位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由于黄金兑换的限制,国家对于国内黄金的“保护”,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极大阻碍.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对货币当局来说-金本位制有着固有的缺陷,金本位制要求货币与黄金挂钩,对货币发行量有严格的限制。大多数国家对黄金与行货币比例设有法定最低值,或其他类似限制,故而央行难以实行货币政策以调控经济。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金本位制难以维系,至此,金本位制瓦解。

——摘编自周双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未来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18世纪60年代到一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金本位制的演变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战争期间,纸币与黄金的兑换停止,英格兰银行事实上承担了发行在货币的职责,英格兰银行券成为法定货币。1797年通过的《银行限制法》规定,战争结束的6个月后恢复纸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但战争持续了十几年,英镑从1809年开始明显贬值,但英格兰银行表示,只要贸易需要银行券,增发银行券就是合法的政菜。战争结束后,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已经发行了很多,如果按照之前的兑换率,英格兰银行会遭受巨大损失。英格兰银行的董事们为此向财政大臣提交了抗议书。经过一系列斗争,议会1816年通过的金本位制的法案,终于在1821年开始执行。英格兰银行通过减少银行券发行,增加黄金储备,经过两年的通货紧缩,使银行券恢复到了票面价值,金本位制度最终建立起来。

——摘编自孙兴杰《英镑与金本位制》

材料二   1927年至1937年被称作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里,上海成为金融中心,是资本自由来去、疯狂逐利的天堂。大量白银从其他各省流向上海,充裕的资金被投向政府公债、租界的房地产和外国公司的股票债券。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却长期不振,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1935年币制改革前,中国一直实行银本位制,以白银为通货,经济发展易受制于世界银价的波动。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银本位国家,各国纷纷运银来华换取黄金,导致从1929年年底开始,国内出现了“金贵银贱”的局面。到1932年,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尤其是美国自1934年起大规模收购白银,世界银价上涨,使中国的农业和制造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丧失了竞争力。“黄金十年”内先后发生的白银价格的暴跌和暴涨,均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袁陆仪《白银风潮与农村衰落——南京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金本位制得以确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金十年”里的银价波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国家货币本位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