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货币演变表

时间

法定货币

概况

洪武元年(1368)至洪武七年(1374

铜钱

铸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商贾多用钞,民间通行各类货币

洪武八年(1375)至宣德十年(1435

纸钞

大明宝钞,政府先后禁钱和严禁金银交易

正统元年(1436)至嘉靖初年

银、钱、钞兼用

银、钱、钞三类平衡、银本位制

嘉靖以后

白银

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并在民间开始通用

——摘编自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实行的是银、铜平行本位的货币制度,在大宗贸易中一般用银两或银元计价,日常生活中则多用银元、铜元或制钱计价。铜元和制钱不是辅币。在上海、汉口、天津等通商口岸实行专供记账汇兑等计算上用之虚银两者,为民间所私定,视若本位货币。河南开封,银两有三种标准:汴平、二六库平和二二库平。禹县也有三种银两标准:禹平、禹会平和钱平。外国银行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发行各自国家的纸币。中国本国的国家银行、民营商业银行、地方银行,甚至某些区域的钱庄店铺也发行纸币。政府在全国通行使用的银两单位也有几种,各种银两单位标准不一,需要相互折算。

——摘编自杜恂诚《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整合与分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同时,各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反对银元金钞投机的斗争,同时还公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宣布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举办折实存款,挂牌收兑金银外币。在上海,封闭了金银外币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并将操纵市场、破坏金融的首恶分子200余人逮捕法办。

——摘编自吴承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和近代中国货币使用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货币政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明代以来中国货币演变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本土货币已深渐向其他区域流通,如以赵国为代表的布币使用区域、以楚国为代表的传统蚁鼻钱使用区域,均出现了齐国刀币的大量流通。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秦国铸造了不同于中原各国货币形态的圜钱后,东方各国相继出现仿铸现象。魏国迁都大梁后,为了适应与楚国部分地区进行商品贸易的需要,也铸造了以楚国寽为单位的布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摘编自王晓博《从货币角度看战国时期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市镇,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的府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江南地区尤多。刘家港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依托发达的航运,商品北达京师,西至巴蜀,甚至销往欧洲,消费市场十分广阔。明中后期的苏州,占总人口半数以上的手工业者或与之相关联的从业人员在当地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都被销往外地,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重农不抑商,扶商不危农”的商贸传统。江南市镇从农村商业产业链的发端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手工制造业,向内、向外拓展交易市场,形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商品经济模式。

——摘编自张轶伦《明清江南市镇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材料三   在中国经济沿着市场经济轨道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全面铺开,并在1992年之后取得了重大成就。据统计,在零售商业经营比重中,国有商业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而私营和个体商业却上升了28.7个百分点,但在批发商业中,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从业人员仍占绝对优势,比如在全国36万个批发商业机构和755.3万从业人员中,国有商业分别占45.3%和65.9%,私营和个体商业仅占9.2%和1.2%。此外,1993年,农产品专卖中,仅涉及烟叶、定购的棉花和一小部分粮食,工业品出厂价格由国家定价的商品所占比重不到1/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国家调拨价比重也下降到了28%。

——摘编自吴硕《向市场经济推进中的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货币发展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代至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演变的特点,并谈谈三则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当时的社会风气,其中写道:“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A.“交子”的诞生与发行B.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C.白银货币化现象的出现D.人们金钱观念的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概况
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7-11-22更新 | 65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高三猜题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