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问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

—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2008—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进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例如,印度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投入1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但一半资金需要引进外资,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亚洲巨大的资金需求。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由最初的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扩大到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57个,遍及世界五大洲。亚投行倡议成功实现,并产生了显著和广泛的外溢效果。

——摘编自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亚投行成立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亚投行的成立对人民币的影响。
2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之《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是晚明征收矿税的历史见证。

矿税票

休宁县为征收矿税银两事,本府帖文照奉院道案验,详议本府包采银两缘由,奉此尊经照则,派数示谕上约去后,今据本县五都四图郑英上纳三十年分矿税银玖两捌钱陆分陆厘六毫六丝零忽四微,合行给票渺付照,其银眼同验兑足色,包封投柜。如有低假短少查出,一并究治不恕。须至票者。

矿字五十八号

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日给

都图里长等经收 银匠

——周向华《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徽州文书》

材料二 由于战争频仍,欧洲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增。据统计,1550年,西属美洲白银产量300万银元,运到欧洲为300万银元,从欧洲运到东方的是200—300万银元;而1600年美洲产银1 100—1 400万元,运到欧洲1 000万元,运到东方的只有440万元。……1640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夺取,意味着葡萄牙人经营的里斯本—果阿—澳门航线的断裂。

——摘编自万明《全球视野下的明朝覆没——基于白银货币化的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蕴含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和世界历史背景。
4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西欧发生的剧烈通货膨胀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二美国利用其在全球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一轮轮货币政策周期,辅以激化地区矛盾造成经济动荡,向全球转嫁经济危机,如“吸血鬼”一般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收割财富。这恰如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财政部长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俄乌冲突发生以来,这一幕再度在全球上演。

——摘编自郭言《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16世纪欧洲发生剧烈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说明欧美国家在19世纪后半期没有再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主导地位的过程,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3-0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赋役制度
秦朝田赋、口赋、徭役
汉朝田赋、人头税(分为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
隋朝租调役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朝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一条鞭法
清朝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三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人控制了全球黄金市场。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当时的英国是国际资本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国,直到1914年,它还占全部资本输出份额的43%,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信用是英镑全球化的基础,英镑等同于黄金却又优于黄金,英镑可以生息,而黄金却不可以。各国同英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都需要先通过英国筹措资金。在英镑霸权下,英国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贷款,进一步壮大了经济实力。

——摘编自谢普《伦敦迷雾:英国财富世界之旅》

材料二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开展直接应用人民币实现跨境贸易的结算。历经数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重点主要在股票和债券投资资本账户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等领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约合2176.7亿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1.96%,位列第五位。

——摘编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镑霸权地位建立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币国际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镑霸权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理论的重要议题是主权货币与世界货币的关系。主权货币是以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为基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英镑等。世界货币指被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材料一 18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沿革。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根本的特征是美元本位,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信用由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金融和军事力量作为支撑。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显现,存在通货紧缩倾向、不平等性和不稳定性三大缺陷。

——摘编自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马克思的国际货币理论认为,主权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具有天生的缺陷。首先,单一的世界货币格局是一种不公平的结构,充当世界货币的主权货币发行国能够获得巨额的国际铸币税和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第二,单一的世界货币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国际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前提是货币发行国强大的信用保证。第三,货币价值尺度的二重性决定了国际市场上只能有一种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多极世界货币格局会导致货币发行国之间的摩擦。

——摘编自孙业霞《从马克思国际货币职能看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弊端》


结合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生产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金本位制度进行交易,随着英国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英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1821年,英国以法律的形式在英国确立了金本位制,各国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乐观预期,在国际结算及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加愿意使用轻便的英镑进行结算,英镑逐渐变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工业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一战后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更导致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旁落,英镑的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目前,尽管人民币已经逐渐在我国周边国家流通使用,但是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摘编自曹璐琦戴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英镑国际化的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2-11-21更新 | 11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2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在总结了前两次铸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标准重量为4克。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圆形方孔,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四周有麻,是一种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汉武帝还将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汉武帝铸行五铢钱,是我国货币史上ー次里程碑式的改革。自此一直到唐朝初期,五铢钱流行了七百三十九年,形成了中国货币史上罕见的五铢钱体制时期。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铸币权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法宝,并一直影响到近代。

——摘编自汪锡鹏《货币千年载春秋——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看历史人物的功过》

材料二 我国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早熟的文明产儿”,生产力水平并不高…北宋时期,各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纸币这种飞跃性货币的适应也会有不同…宋代商品经济中掺杂者大量土地兼并下农民因破产而“含本逐末”寻求出路的因素,造成货币流通手段改革的大大提前…宋廷虽曾多次制定法律,试图确保纸币的流通,却在实际上未曾真正办到,货币政策朝令夕改,统治者发行官方纸币沿着有本金到少本金直至滥发无度演进,在有限地域内的流通很不稳定。

——摘编自李琳莎《论中国早期纸币的盛行及衰落——北宋交子在货币史上的短暂ー现》

材料三 明初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从427件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文书中,我们可看到民间用白银的真实记载。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宝钞泛成灾,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洪武到建文时期的宝钞,已经显示了其迅速衰落的迹象,白银货币化趋势已经出现。明后期、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白银货币化过程实际上是与一系列官方赋役改革过程重合在一起的,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也是一系列赋役改革推而广之的过程。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一个研究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所铸五铢钱的特点及铸造五铢钱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纸币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