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进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运输这些货物的都是载重在300吨左右的大帆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1565~1815年,时间跨度长达250年,史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贸易中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4.4亿两。一方面是不断增发的纸钞,使纸币信用逐步丧失;另一方面是在对外贸易中不断收入白银,相对于滥发无度的纸钞,白银币值更加稳定,受到广泛的欢迎。白银从官方严厉禁止使用的非货币贵金属,逐步占领了原本由纸钞流通的领域,最初仅限于民间的交易,后来逐步被官方认可、接受。万历九年(1581年),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的财税改革。“一条鞭法”规定大部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必须折成银两缴纳。

——摘编自翁礼华《外贸顺差:明代货币从纸币变为银本位制》

材料二   1933年,新当选的罗斯福计划以“金三银一”的比例,向世界收购金银,同年,放弃金本位制,在国际上高价收购白银。193331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以上海为试点,推行“废两改元”的货币制度改革,公布上海银两与银元的换算比率。45日,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试行“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后,面向全国正式推行改革,宣布全国范围内自4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仍用银两者在法律上无效。对于持有银两者可以送与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者交付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按照规定比率兑换银元,同时对其他各个地区的银元、银两兑换比率作出明确规定:以上海规元七钱一分五厘折合一元为标准,以银元收付。至此,在中国近代金融领域中,废除落后银两制度,统一流通货币的货币制度改革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行下得以实施。

——摘自王忠宝《利益集团与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后期银本位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024-01-3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相继废除了金本位制,逐步形成了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三个货币集团,各个货币集团都在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中。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黄金储备量也大大增加,一度占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在这一过程中,美元逐渐取得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美元霸权地位正式明朗化、法律化。

——摘编自张善国《浅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原因》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双挂钩”体制,导致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储备货币供应制的刚性和缺乏效率。同时,它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货币制度,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自20世纪60年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西欧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相反,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1976年,世界各国齐聚牙买加,经过对黄金和汇率的讨论,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牙买加协议。

——摘编自黄鸿春《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并指出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回答二战后美元垄断地位确立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世界的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编自《明实录》

材料二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材料三   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

——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财政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明代改革的角度简述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的背景。简述民国时期中国货币的变化。
2024-02-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二   自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 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回答二战后美元垄断地位确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农村到城市”角度列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6 .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货币,货币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关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围下被迫改革,于1935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命。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王巍《民回金融的大突破: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

材料三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全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系是如何解决汇率问题的。
2023-02-2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交子大致经历了私人发行和官交子两个时期。宋代四川是铁钱流通的区域,铁钱流通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仍有许多缺点。据记载:“川界用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而蜀地买罗一匹,需要20 贯。发行交子的商家是由政府批准的,他们“连保作交子”,每年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的费用。在由 16 家大的富商主办时,交子就“用同一色纸币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有铺户印记“押字”和“密押”,“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记”。任何交子的持有者,都可拿到发行的商号兑换铁钱。官交子制度起初对社会经济发展 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大量增发,成为政府搜刮财富的手段,以致大幅贬值,趋于崩溃。

——摘编自孙健《中国最早的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

材料二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 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 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 银矿不足的缺陷。政府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 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交子产生和流通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形成原因。
2023-02-11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期,在川蜀地区施行了一项特殊的掠夺性经济政策,铜钱和白银被大量上交给开封,民间交易绢帛被禁止,由此逐渐形成了川蜀铁钱区。小铁钱自身价值低,运输成本高,携带不便,存在明显缺陷。川蜀地区经济基础好,民间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资本,盛产茶叶、丝绸和糖等重要物资,交易浩繁,有大量货币需求。益州(今成都)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基础,民间自谋出路选择使用铁钱券进行贸易,当地造纸和印刷业发达也为纸币的流通提供了技术可能,于是交子得以诞生。

——摘编自姜锡东、李金闯《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货币供应与交子诞生原因再探》

材料二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明英宗时,政府不得不承认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中国由此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的货币体系。隆庆开关后,西方国家向中国购买了大量茶叶、大黄、瓷器、丝绸等物品,均是用白银进行结算的,一条鞭法的赋税政策中所征收的货币税金也是以白银进行结算的。但大量白银涌入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因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关元一盘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发美元危机。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摘编自王健博《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与解体》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美国以其丰富的黄金储备为背景,通过赠予、信货、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

——摘编自牛伯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与欧元启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满人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韩书瑞(关)《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迫于财政与经济压力,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尝试,但除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外,在货币制度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金银比价发生很大变化。这不仅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对外借款与还本付息问题。在甲午战争后的对日赔款与义和团运动后的庚子赔款中,清政府遇到了严重的“镑亏”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货币改革与本位问题的激烈争论。

——摘编自燕红忠《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货币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0-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