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货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欧元自创世运行以来,在推动欧盟各成员国经济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伴随着欧盟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元对美元的冲击将不断加大,这也将打破美元独立枝头的局势。

——摘编自张章《对欧元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套人民币

版本

时间

发行背景

第一套至第三套

①1948~1962年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

第四套

1987年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第五套

199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①所指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简述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变化。
2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主要西方工业国家(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基本确立了黄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英镑凭借其与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的属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信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1913年),全球40%的外汇储备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看做是金汇兑本位制的延续,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建立了IMF来监督国家经济政策。”其主要特征便是各国国际储备被美元完全垄断。

——摘编自王浩晨《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未来趋势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英镑主导的货币体系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名片”——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3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以下为纸币图案简表:

正面

背面

主币:
1:天安门;2:延安宝塔山;3:井冈山;5:各民族大团结;10:工农像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辅币:
1:拖拉机;2:火车;5:水电站
1:汽车;2:飞机;5:轮船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套人民币图案设计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样设计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概况
商周以海贝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的货币
春秋
战国楚国地区流行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等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流行圜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每枚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等物为器饰宝藏,不得作货币流通
主要有三种:半两钱、三铢钱、五铢钱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但在实际流通中白银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中后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铜钱,清末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材料二   二战后期,美国意欲按照其意志重建世界经济秩序。19447月,在美国倡议下,44个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镇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际上仍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1美元等于0.888671克黄金。体系建立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承认美元是“自由兑换货币”。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世界是部金融史》

材料三   201610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0%)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意志”是什么,并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材料二相比,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2022-03-12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最初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布币、刀币、固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将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 式在此后被长期使用。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囤积或铜铸器皿的习惯,所以铜钱流通 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交子”,作为辅币使用。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于是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 元为法定货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白银国有化,禁止白银外流,这为抗战胜利 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银圆券,但仍以失败告终。币制政策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根据地种类庞杂、折算不变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12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货币。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货币制度发展历程的特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诞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制度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2022-03-31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货币治理

材料一   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一战”前的金本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间的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混合体系,“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瓦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是针对跨境货币流动形成的由价值观、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构成的治理系统,近代以来也分为三个与之相对应的历史阶段,即帝国秩序阶段、国际联盟体系阶段、联合国体系阶段。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上述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三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予以说明。

材料二   数字经济时代,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0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问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

—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2008—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进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例如,印度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投入1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但一半资金需要引进外资,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亚洲巨大的资金需求。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由最初的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扩大到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57个,遍及世界五大洲。亚投行倡议成功实现,并产生了显著和广泛的外溢效果。

——摘编自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亚投行成立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亚投行的成立对人民币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徽宗时期,为了聚敛财富,强行扩大交子的发行区域。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在京西路使用交子。第二年又推广到除闽、浙、湖广、开封以外的其他各路,并把“交子”改为钱引。但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只是失败,由于发行困难,不久便被废除了,又恢复到只有四川流通纸币的状态中。由于宋徽宗时期,在四川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而不再有准备金,因此造成了纸币的贬值,一贯贬到十几文或十文。

——吴树国《民之通货——历代货币流变》

材料二   哲宗以后的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徽宗和蔡京、童贯集团,竟为奢靡、大兴土木、享乐腐化、侵吞公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聚敛财钱,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财政吃紧,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

——贾大权《官交子在我国纸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 “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交子在徽宗时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靳学颜、顾炎武对明代货币改革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受到宋朝的影响,宋朝周边的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均实行了铜钱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在东南亚,宋钱作为辅币被广泛流通使用。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而中国货币作为国际通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从而形成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网络。

——摘编自崔落满《宋钱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

时期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结算。

19291945年期间

金本位制无法维持,出现了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本位制。

19451973年间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钱国际化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西欧发生的剧烈通货膨胀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二美国利用其在全球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一轮轮货币政策周期,辅以激化地区矛盾造成经济动荡,向全球转嫁经济危机,如“吸血鬼”一般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收割财富。这恰如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财政部长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俄乌冲突发生以来,这一幕再度在全球上演。

——摘编自郭言《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16世纪欧洲发生剧烈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说明欧美国家在19世纪后半期没有再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主导地位的过程,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3-0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