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期,在川蜀地区施行了一项特殊的掠夺性经济政策,铜钱和白银被大量上交给开封,民间交易绢帛被禁止,由此逐渐形成了川蜀铁钱区。小铁钱自身价值低,运输成本高,携带不便,存在明显缺陷。川蜀地区经济基础好,民间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资本,盛产茶叶、丝绸和糖等重要物资,交易浩繁,有大量货币需求。益州(今成都)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基础,民间自谋出路选择使用铁钱券进行贸易,当地造纸和印刷业发达也为纸币的流通提供了技术可能,于是交子得以诞生。

——摘编自姜锡东、李金闯《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货币供应与交子诞生原因再探》

材料二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明英宗时,政府不得不承认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中国由此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的货币体系。隆庆开关后,西方国家向中国购买了大量茶叶、大黄、瓷器、丝绸等物品,均是用白银进行结算的,一条鞭法的赋税政策中所征收的货币税金也是以白银进行结算的。但大量白银涌入国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该法案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白银市价回到1.29美元/盎司。作为当时世界唯一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密切注视美国购银法事件的进展,从政府到金融界都向美方表达了强烈反对法案的意见,但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对此,中国决定采取单方面措施,1014日,中国宣布自次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10%的出口税,但出口管控措施效果有限。到了1935年春天,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50%。193521日,在中国驻美公使馆至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称,“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下降了2.5%。1935年月国民政府采取新方案最终度过这场白银危机。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材料二   201610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购银法》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有何新特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1次组卷 | 6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说明:图1为三晋(韩、赵、魏)通行的由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铲形币。

图2为齐国、燕国通行的刀类青铜铸币,由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来。

图3为楚国流通的铜贝——蚁鼻钱。

图4为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图5为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即南宋印会子的铜版)

材料二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嘉靖初,“钞久不行,钱亦大壅”,朝廷遂专用银矣。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1)从史料类型、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方面概括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2022-12-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性经济全仗国际货币体系来支撑,而这个体系的基础又是要人们近乎普遍地承认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西欧和美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谁只要持有任何“文明的”货币——英镑、法郎、美元、马克等,就可以随时去兑换黄金;反过来,一个黄金持有者亦可以把它兑换成任何一种货币。这些通货就像许许多多不同的语言,都在表示着毫无区别的东西。

——(美)R.R.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二   中国外汇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2000-20221季度)图示。


——王晋斌《美元体系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元体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其特征及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外汇储备的占比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关键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葛金芳教授在《中国经济通史》一书中提到,宋代钱荒的根源在于社会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交易规模扩大,这和细碎性的金属货币支付能力不足形成了一个矛盾。而民间百姓削钱铸造兵器以获取暴利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此外,官府和地方的大地主、商人囤积了大量的铜钱也是导致宋代发生钱荒的重要原因。而宋代的货币流通体制是一种垄断性很强的货币投放体系,在这种体系控制下民间的铜钱不断地流向官府,进而加剧了民间钱荒的严重程度。

——摘编自舍娜莉《宋代货币流通体制与“钱荒”》

材料二 始于明朝中期的白银货币化对明朝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生活,甚至于对大明王朝的兴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白银的大量使用,使得整个社会都通过白银连为一个整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出现松动。税收的白银化使得农产品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才能转化为货币,农产品大量走向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也就为市场所左右,银贵物贱成寻常之事,百姓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社会中以土地为主业的群体开始失去优势,而以末业致富者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伴随着传统势力的衰落,市民阶级开始出现。与此相应的市民文化出现,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摘编自何宇《浅析明朝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形成“钱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2022-04-1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禁民私造。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使用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演变各阶段的特征,分析白银成为普遍流通型货币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