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摘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1944年夏,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段炳麟《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认识。
2023-04-26更新 | 148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材料二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注:不要去选择钱的分量与布的优劣)。”

材料三


注: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了五百八十枚半两钱,左图是其中的两枚。这些钱币形质类似,但大小不一。最大直径3.2厘米,重6.72克。最小的直径1.15厘米,重0.2克。各地考古发现了秦代不同大小的地方官府钱范。

材料四   自宋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初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纸币不断贬值。明朝中期,唐、五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白银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能被不同地区商品交易者接受,国内长途贸易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1562年,政府对各地班匠征银代役,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农民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换取白银纳税。由于白银需求增大,明代大开银矿,但中国白银储量不高,白银货币化主要依赖“丝银贸易”。丝、瓷等商品输往海外,白银从美洲和日本大量流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1)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
(2)依据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3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币,法定货币仅限于两种,以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铜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人盗铸。圆形方孔从此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制。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元朝基本不用铜钱,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称为钞。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朝廷被迫放松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秦朝统一货币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宋元时期货币的演变过程,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2022-01-20更新 | 30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货币推动着经济发展,又影响政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的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为上 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质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4 世纪左右,罗马开始官铸钱币。原始的铜钱重 1 罗马磅, 其余铜钱则为 1 磅的倍数或分数。银币最初只是罗马人为了意大利南部的军事和 商业需要而铸造的,价值达 2 个达拉克姆。公元前 269 年,罗马实行新的货币制度。这种新的货币体系包括银币(第那流斯)和铜币(阿斯),一个银币值 10 个铜币。

——摘自《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 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 1935 年11 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 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 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地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且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 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 年,法币发行总额不过 14 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 5 千亿 元;到 1947 年 4 月,发行额又增至 16 万亿元以上;1948 年,法币发行额竟达 660 万亿元以上,等于 1937 年的 47 万倍,物价上涨了 3492 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行》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秦朝货币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主要措施,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1-10-29更新 | 476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黄河、长江流域的人们曾长期使用海贝、青铜块等生产或生活资料的实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到春秋时代,诞生了最早的铸币。秦始皇用秦国的半两钱统一全国的货币。汉承秦制,但钱的实际重量越来越轻。汉武帝时期,政府正式推行五铢钱,之后不允许各地自由铸造钱币。五铢钱仍是一种纪重钱币(注: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文字的钱币),其纪重体系历经700多年。唐高祖时期,唐朝铸行了‘开元通宝”铜钱,成为名副其实的计数钱币,被后世看做钱币的标准。唐朝以后,“通宝、元宝”等各种以“宝”为文的钱币一直延续使用。宋朝,首创了纸币,形成以铜为主,多元化的钱币。元朝推行纸币,不再允许使用铜钱。明朝初年推行钱钞并行制度,到中期以后,改为银钱并行制度,成为近代银两制度的源起。清承明制,实行银钱并行制度,不准使用纸币。

——摘编自中国钱币博物馆介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盛宣怀在《条陈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设立“商办银行”的主张:“臣帷银行者,商家之事……请简派大臣,遴选各省公正殷实之绅商,举为总董,号召华商,招集股本五百万两,现在京都、上海设立中国银行,其余各省会口岸,以次添设分行,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各省官司向银行借贷,应照西例,由,总行禀明户部批准,以何款抵还,方能议定合同。” 1897年,华资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设立。

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明令“凡有设立银行号者,仰即转饬遵照办理可也”。 从1912年至1927年,新设银行总数达185家。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新设华资银行达128家。虽然商业银行在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但在资产和市场业务方面,政府银行占据明显的优势,它享有其他银行不具备的特权,又得以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新中国成立后“限制私营行庄的信用扩张,禁止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济合作组织、学校、人民团体等到私营行庄(银行、钱庄)存款,以控制其资金来源;禁止行庄发行本票以控制其信用创造”。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王春宇《我国民间借贷研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我国近现代政府对商办银行的政策,结合所学分析其相同原因。
2021-02-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