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1573-1620)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   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卡尔,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构成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白银流转数字表明,15-18世界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让16世纪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而交流的主要媒介则是白银。

——《中国通史》卜宪群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种赋役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政府因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024-04-20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