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西晋鲁褒《钱神论》载:“钱之为体,由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种钱币形象获得普遍认可,溯本追源在于(     
A.商朝天然币B.春秋孔子像C.秦朝半两钱D.汉朝五铢钱
2024-05-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A.重新启用银元B.实行法币改革
C.发行金圆券D.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货币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虖,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虖,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引自(东汉)班固《食货志(下)》

材料二   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德、正统以后,钱始用于西北,自天顺、成化以来,钞之用益微矣。……窃以为今日制用之法,莫若以银与钱钞相权而行,每银一分易钱十文,新制之钞每贯易钱十文,四角完全未中折者每贯易钱五文,中折者三文,昏烂而有一贯字者一文,通诏天下以为定制而严立擅自加减之罪,虽物生有丰歉、货直有贵贱,而银与钱钞交易之数一定而永不易,行之百世,通之万方。

——摘自丘浚(1421-1495)《大学衍义补·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铜楮之币》

材料三   长时间以来美元霸权地位的维持离不开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此提供了契机。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据《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近80家一级分支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更是树立了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

——引自陈果、姚皓天《人民币国际化:背景、机遇与投资机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推行的货币政策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写出“三官钱”所指钱币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丘浚针对当时货币制度所提出的建议及其依据。结合唐朝至明朝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概述这一时期白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因素,并用一句话指出亚投行设立的现实意义。
4 . “开元通宝”钱的发行,标志着五铢钱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自此以后,钱币改称“开元”通宝、元宝、重宝等,这也成为唐后各代钱币的标准。这表明,唐初货币的铸行(     
A.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B.改变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C.使钱币材质与铸造更为精良D.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导致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对此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发行银圆券B.进行法币改革
C.铸造银元D.宣告关税自主
2024-02-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6 . 《明史·食货志》记载:“钱币之兴,自九府圜法,历代遵用。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元世始终用钞,钱几废矣。”下列关于古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飞钱类似于现代的本票B.北宋交子作为主币与铜钱兼行
C.元朝将钞作为单一流通货币D.一直实行铜钱和纸币并行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 “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 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材料所体现的人民币发行原则有(     
①集中统一                 ②计划发行                  ③经济发行                  ④平衡稳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明清时期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前夜,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以下,有过汉晋更革、唐宋更革,但那都是在农耕文明——君主集权政治大格局内部的调整。中国历史上突破上述格局、以工业文明——民主政治为目标的大更革,在清末民初方得以展开,而明代及清代前中期恰值这一大转折的前夜。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结合所学知识,紧扣材料主旨,用明清(1840年以前)相关史实对“袭常与新变”这一主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要局限于文化方面。)
9 . 中国货币根据时代变化的需要,经历了从贝币、铜铸币再到多种货币并行并最终回到单一货币的演进过程。下表对各个不同时期“货币发行概况”的阐述,正确的是(     
序号时期货币发行概况
汉朝汉武帝铸造“五铢钱”,一直沿用到唐朝初年
宋朝交子的发行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作为主币与铜钱兼行
明朝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并成为政府承认的法定货币
新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使其成为新中国法定货币
A.①B.②C.③D.④
2023-12-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子是世界上第一种由政府发行的纸币,它滥觞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出现的飞钱。当时一些商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联号,用飞钱来代替通行的铜钱作为交换工具,减轻对铜钱的需求。《新唐书》记载:“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

——陈忠海《纸币在中国古代为何难以通行?》

材料二   晚清流通有银号、当铺、票号等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有官钱铺、官银局等地方官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还有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或在境外发行后流入中国的纸币等。由于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印刷方便、识别简单、支付便利等优点,因此中国也开始筹办新式银行并发行纸币。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其发行的银元票和银两票成为中国最早的新式货币。1904年,户部银行成立,发行了三种纸币,其中的银元票流通额相当大,各种款项的收支一律通用,外国银行业也不拒绝兑换。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规定:“大清银行有代国家发行纸币之权,……则例未颁之前,暂准市面发行通行银票”。

——郭彦玲《论晚清货币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飞钱”功能及作用,结合所学,概述宋至明代纸币在货币体系中地位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新式纸币出现的经济背景,并指出其演变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