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多数列强于19世纪70年代实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国已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大量黄金流入了本力。更为重要的是,英镑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种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在雄厚实力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国的对外贸易在当时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使英镑的国际信誉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英镑国际化的过程中,伦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如吉尔平所指出:“传统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由英国组织和管理的,金本位制度下的货币体系中英国是主宰,西欧新兴的金融中心居其次。”

——摘编自刘琳《论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对二战前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与繁荣。

——摘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
2023-10-07更新 | 16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人控制了全球黄金市场。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当时的英国是国际资本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国,直到1914年,它还占全部资本输出份额的43%,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信用是英镑全球化的基础,英镑等同于黄金却又优于黄金,英镑可以生息,而黄金却不可以。各国同英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都需要先通过英国筹措资金。在英镑霸权下,英国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贷款,进一步壮大了经济实力。

——摘编自谢普《伦敦迷雾:英国财富世界之旅》

材料二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开展直接应用人民币实现跨境贸易的结算。历经数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重点主要在股票和债券投资资本账户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等领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约合2176.7亿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1.96%,位列第五位。

——摘编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镑霸权地位建立的原因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币国际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镑霸权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人征服了吕宋(今菲律宾),西班牙控制的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口到吕宋的白银航线开始建立,这条航线后来与中国福建泉州之间相连,成为著名的白银航线,将欧洲与东方特别是中国紧密地联系起来。1567年,中国放开了“海禁”和“银禁”,选择以海外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单位用以补充国库,开启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但并未建立银本位制。明朝海外白银的供应起初主要来自日本兵库县,后来才以经白银航线到来的美洲白银为主。但是从16世纪晚期开始,明朝失去了来自日本的白银供应;1624年随着荷兰人占据中国台湾岛,蜂拥而至的欧洲列强开始瓦解西班牙的白银航线;1630年以后南美洲白银产量减少,白银航线几近中断。这一连串的国际环境变化导致明朝后期白银短缺,陷入财政资源极度不足的境地。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核心目的是限制国王不经议会同意而肆意妄为的权力。这使英国拥有了强大的公债信誉,成为其快速崛起的重要根源。

自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抢掠到很多黄金之后,英国人开始迷恋上了黄金,他们纷纷将市面上流通的银币运送到欧洲大陆换取黄金,从而导致英国国内流动性紧缩,交易货币奇缺。1717年,议会批准了“降低制造金币的成本和价格,鼓励白银出口和黄金流入”的法令,导致黄金价格下降,为后来英国实行金本位制度奠定了基础。此后,建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承担了全球金银汇兑和贸易结算的重要职责,伦敦金融市场成为全球资本的交易中心,英国开始依靠伦敦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强势崛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晓《货币翻弄的世界:元朝以后的中国和1500年以来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朝相比,英国“光荣革命”后货币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曾设局铸钱。至洪武七年,卒因铜之不给,罢铸钱局而行钞。大明宝钞,以千文准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后因钞价下落,屡次鬻官物,或税收限定必纳宝钞以收钞。然终于不能维持。至宣宗宣德三年,遂停止造钞。其时增设新税,或加重旧税的税额,专收钞而焚之。钞法即平之后,有些新税取消,税额复旧,有的就相沿下去了。钞关即是其中之一。自此租税渐次而普遍收银,银两就成为通用的货币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末叶西式银元开始流入,至19世纪下半叶,国际贸易畅通后,西方银元才大量涌入,并以其面值流通市面。由于西方银元的形式重量、成色较为一致,使用简便,且铸工精细,易于辨识与分合、携带或转移。这些正是银两的缺失。制钱则太琐细,一串千文,劣币、伪币夹杂其中,数目亦不等,结算费时费事,对渐趋频繁的交易已难因应,而纸钞又无全国性公正可靠的发行机构。因此外国银元很快受到国人欢迎,迅速扩散流通……
洋钱的含银量只有9成,中国人却习惯用十足的白(纹)银换取外国贸易银,吃亏难免。由于列强在华势力不断增强,外商来华增多,外国银元也随之大量涌入,在沿海沿江港铺逐渐成为流通货币。外国银元既受欢迎,加上外商也有意哄抬,例如要求中国商人用外国银元付款等,遂使外国银元超过铸银价格,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国银元收购中国纹银,运出国外贩卖图利。
自19世纪下半叶。国内多民变,云南回变使该省铜产量锐减;而太平军与捻军又扰乱铜矿运销,使铜价飞涨,许多铸钱局因缺铜矿而减产或停铸,制钱可缺,即所谓“铜贵钱荒”。当朝野苦无对策解救钱荒时,两广总督张之洞适时于1887年奏准购置机器试铸银元……其时列强都已改采金本位,国际银价大幅下跌,白银既丰且廉,过去饱受缺银之苦的各省,也开始大量铸造银元,结果造成银币取代纹银的现象。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货币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银币通行的原因以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