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学者吕思勉认为:“历代收酒税认真的,莫如宋朝……宋时,诸州多置‘务’自酿。县和镇乡,则有许民酿而收其税的。官吏为维持税收起见,往往不许其停业。”由此可以推知
A.增加收入放弃抑商政策B.酒税补充地方经费不足C.酒税是财政最主要来源D.政府加强对商人的控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雍正年间,摊丁入地已在直隶等多个省份推行,浙江也开始筹划全省的摊丁入地。田多丁少的士绅和富裕地主由于税赋加重,对摊丁入地极其不满,以激烈的抵制行动来迫使官府收回成命。巡抚法海为求息事宁人,“即令官员劝散,暂缓均摊”,然而无地贫民又聚众反对。面对矛盾尖锐的双方,新任巡抚李卫“出示开导,召集城乡老民面谕,着令听候编审,务使均平,不致偏累”,暂时平息了矛盾。但反对摊丁者并未放弃抗争,士绅借乡试时机,制造事端。李卫只得亲自调动文武官员,严词警告闹事者,动用武力将闹事者强行驱逐出城,勒令解散,并抓获首要分子,平息了事态。事后李卫上奏清廷,要求严惩幕后指使策动的士绅,防止应考举子群起响应,阻挠摊丁入地。李卫的举措得到朝廷的肯定,雍正下诏停止浙江士子参加乡、会试,给该省士绅造成重大打击,其对抗官府的势头也大大削弱,摊丁入地在全省得以顺利推广。

——摘编自薛理禹《清代摊丁入地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浙江、湖北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摊丁入地在浙江推行遭遇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摊丁入地在浙江得以推广的原因。
2021-05-17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点对点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3 . 唐太宗时期将婚姻年龄定为“男20岁,女15岁”。唐玄宗时期,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唐代降低法定婚龄主要是因为(       )
A.刺激经济发展和赋役的需求B.适应社会愿意多生育的需求
C.社会上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D.经济发展可以满足人口增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继位后,承高祖(隋文帝)和平之后,法网疏阔,户口多有遗漏。有的人已经成年,仍说还小;有的人还未年老,就已被免除了赋税。裴蕴向皇帝提议“大索貌阅”(一个个目测)。如有一人情况不属实,那么有关官员就要被解职,乡正和里长都要被流放到远方。又允许百姓互相检举,如纠察到一个谎报年龄的壮丁,就让被纠察的那一家世世代代为他交税和代他做劳役。大业五年(609年),诸郡统计新增加壮丁243000,新登记在簿的人口达641500

——据《隋书.裴蕴传》

材料二   鱼鳞图册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历代统治者视土地为人民的衣食之本,国家财富的源泉”,势必丈量土地,编造籍册。鱼鳞图册在宋元两代均未能普及,“而明祖,则能剑及覆及,竭全力以赴之。故鱼鳞图册独著于明,至清代政府仍沿袭之”。明代鱼鳞图册的形式比较规范,“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或官或民,或高或圩,或肥或瘠,或山或荡,逐图细注,而业主姓名随之,年月买卖,则年有开注”。

——据赵彦昌、黄娜《鱼鳞图册变迁考》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大索貌阅”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鱼鳞图册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5 .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其主要原因是
A.税制改革之目的乃着眼于眼前,缓和社会矛盾,都是增加税收,而不顾农民生计
B.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历代土地兼并严重,以土地为主的征税标准
D.税制的不健全,必须进行更改
6 . 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加一款新的“条例”,各省官员不得再重新丈量农民土地,也不得强令农民向官府汇报自己开垦的荒地。该条例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B.标志着古代法律体系完善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