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汉唐经济制度与创新。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分封制)崩解后,代之而起的,是编户齐民的制度。齐民,是许多地位相同的百姓,在统治阶层的统治下,有一定的身份,其权利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同时他们也必须承担交税赋役的义务。齐民是隶属于国家统治机构的百姓,是这一个庞大共同体的成员,但他们并不能分享共同体的主权。主权是属于统治阶层的,并不属于编户齐民的百姓臣民。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编户齐民制度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历史作用。
2022-01-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需纳粟二石;纳绢二丈、棉三两;每丁每年需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则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由此可知“租庸调”的实施
A.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5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材料二   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新唐书·食货志》


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及其体现的赋税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赋税制度变化的影响。
4 .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以小户家庭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下列各项与这种变化最相关的是
A.儒家伦理的影响B.科举制度创新C.赋税制度的变革D.小农经济瓦解
2022-01-08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熙宁五年(1072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司农寺颁行《方田均税条约》,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派人丈量田地,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名“方田”),按地势、土质分等定税,即以各县原定的赋税总额分派,并设置方账、庄账、甲帖、户帖等作为凭证。由此可推知,这一举措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抑制了土地兼并C.打击了地主势力D.减少了税收成本
6 .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母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
A.分配土地严重不均B.官吏腐败贪污
C.均田制已遭到破坏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了北方
2021-11-2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2021-02-07更新 | 222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朝推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不再接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这一制度
A.减少了商人的税额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
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10 .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杂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